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鸿门宴》(教师版).doc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鸿门宴》(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鸿门宴》(教师版)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鸿门宴》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卮酒( ) 戮力( ) 玉玦( ) 樊哙( ) 目眦( ) 瞋目( ) 参乘( ) 刀俎( ) 按剑而跽( ) 切而啗之( 三、文言实词系列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要,读音一: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可谓要言不烦也。(《世说新语?言语》)——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 (1)名词,通“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二)、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一,译成“……的原因”; 其二,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的方法并且是忠于陛下的职分呢。 像这样的例子,中学教材中还不少: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说》) 5.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以上四例中,“所以”均译成“……的原因”。 7.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用来对抗你的方法,我不说。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察今》)先王用来制定法律的依据是老百姓。 9.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即使世道变了事情不同了,用来生发感慨的东西,情致是一样的。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