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docVIP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刘轲 徐江雁 李振华 【摘要】 根据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结合古今诸多名老中医的成才经历,阐述了熟谙经典,随名医临证随诊、整理名医医案文献等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名老中医 经验传承 整体观 辨证观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生于1924年,出身中医世家,河南洛宁人,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李老行医六十多年,执教五十余载,长于内科杂病,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研究,主持研究的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研究”及“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等著作8部。李老被确认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之一,本人有幸参加此课题的研究,现就其经验传承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 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其启蒙老师为其父李景唐。其父善长内科杂病、伤寒病的治疗,为当时豫西的中医大家。李老17岁时,遂辍学于济汴高中,跟父认药习医,可谓世家传承。李老自幼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谓其启蒙教材,也谓其中医理论奠基之渊薮。李老一生主宗医家张仲景,善以经方治病,以杂病著长,晚年更以脾胃学说立论,成为一代宗师名医。李老一生主研医籍主要为陆渊雷著《金匮要略今释》,林亿校本《伤寒论》,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叶天士著《温热论》。先生知识涉猎广泛,注重人文修养,喜爱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等。其中,尤以书法隽秀洒脱,许多名人墨客争相收藏,此可谓之家。李老一生,心系民众,具仁德之心。李老关心政治,心系祖国医学发展,即便晚年,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奔走呐喊。李老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成一代旷世名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熟读经典、勤奋好学、理论结合实践、勤于临证、不断总结、名师指点、虚心求教、潜心专研、勇于创新。从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的成才之路,我们不难对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产生较多感悟,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 2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继承方法 2.1 熟谙经典,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基础理论修养经典著作读熟、背熟,这是名老中医普遍提倡的一项基本功。几乎所有的名医都精通中医经典,特别是下大功夫研读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备要》《温热经纬》等基础性的经典著作[1,2]。 清代医家徐灵胎主张先学经典著作是学医的根本,其在《慎疾刍言》中指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任应秋教授曾直言不首先学好《内经》,也就谈不到学习中医。任老在《学习中医典籍七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我学中医学的门径和方法》等反复强调经典重要性。任老还特地撰《〈内经〉十讲》从版本、校勘、注解、类分研究、专题发挥、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详尽阐明学习《内经》的门路,可谓叹为观止。名医姜春华随父学医,先读《四言脉诀》《汤头歌诀》,后读《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其父告诫说:“《伤寒》《内经》如四子书,必须扎实学好。尤其是年轻时记忆力好,熟读背诵对以后有益处。”刘渡舟教授学医之初,用了3年时间把经典著作系统学习了一遍。他在总结他终生研究《伤寒论》的体会时说:“学中医要从学习经典入手”,“既要明其义,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金寿山说:“《内经》这部书,是中国医学的渊薮”,“不学《内经》,犹如无根之萍”。韩百灵说:“《内经》《伤寒》《金匮》要通读之,不可寻章摘句,以玄其学。”全面领悟经典精神,才能避免“守一隅之说教……”。这些例子都是李老经常教诲我们的。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是名医李老的启蒙教材,时至今日,经典中的许多段落、名句,李老运用时,信手拈来,朗朗上口。在其经验继承中,李老常告诫学生,虽然在大学5年的“院校式教育模式”中,对四大经典有系统的学习,但对其它医籍几无顾及,加之上班后,诊疗工作的繁忙,故对经典的学习,与古代医家相比,相距甚远。重温经典,学习新的未读经典,对于继承与学习他的经验都是必备的理论修养。为达此目的,传承经验的学生们,在李老的严格要求下,制定自修计划,深刻理解学习经典著作,并要求书写读书笔记,对其中的名段名句要熟练背诵,力争对经典的理解,达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程度。   2.2 跟随名医李振华教授临证随诊,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必要途径多数名老中医少年时经过文化和医学的启蒙教育后,即步入拜师学徒阶段,多一边侍诊抄方,一边指导读经,或读历代名医专著,侍诊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1,2]。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

文档评论(0)

xeve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