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辑英文名: The Recordings of Ginette Neveu Josef Hassid
专辑中文名: 转瞬即逝的流星:涅弗与哈西德
艺术家: Ginette Neveu Josef Hassid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92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演奏:Ginette Neveu Josef Hassid (violin)
唱片编号:SBT-1010
录音日期:不详
发行公司:Testament
专辑介绍:
转瞬即逝的流星
借埃尔曼的音乐,同时又翻出来了一张老唱片。说老,是因为买了很久了,一直都在听,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感觉的出口,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这是Testament的一张小品集,收有内弗的首次录音和哈西德的全部录音。我没有收集小品的兴趣,但是这张唱片却是我个人唱片资料里特别钟爱的一张。听过埃尔曼的幽默曲,想起此碟中收录了哈西德演奏的同样的曲目,翻出来听听;又忍不住想多说两句,作为“附”,加在埃尔曼的后面吧。
以往听唱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20世纪初期的那些小提琴家们,自小是神童的不少,但是短命的特别多。稍微近一些的是Michael Rabin (1936-1972),早期的有Josef Wolfsthal(1899-1930),以及这张唱片中的两位主角:Ginette Neveu(1919-1949)和Josef Hassid(1923-1950)。前者30岁死于空难,后者27岁死于精神方面的疾病。涅弗是小提琴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我的感觉说是她的风格偏向于男性,细节处理却不乏清新秀丽。就个人听她拉的拉威尔的“茨冈”,开头那一大段引子华彩,极尽沧桑刚烈之感,遒劲浓重,听来令人绝倒啊。这张唱片所选择的小品中,克莱斯勒的“庄板”和“科莱里主题变奏曲”是不错的演绎,能够体现她的那些特征,就不赘言了。
哈西德Josef Hassid(1923-1950),1923年出生于波兰的一个贫穷家庭,早年丧母,由父亲抚养长大。但他很早就有精神疾病的征兆,曾一度因失忆而中断演出。虽通过治疗略有好转,而随后父亲的过世对他的精神又产生了严重的打击;1950年终因脑部手术失败而撒手人寰,年仅27。一代英才的命运竟然如此悲惨,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叹息!哈西德一生中的全部录音仅仅就是那8首小品,大部分是在他17岁的时候录制的;其间时时所体现的灵气与光华,让人忍不住地一次一次重温。埃尔加的“随想曲”录制了两次,前者是1940年;后者早一些,1939,也就是他16岁的时候录制的。我本人更喜欢他16岁时的演绎,听来节奏更加的自如,漂亮的连顿弓灵敏异常。老柴的“旋律”和马斯奈的“沉思”是被演绎得滥俗了曲子,说实在的尤其是后者,很少听;听得太多矫情的演奏,有点倒胃口。尤其是在“沉思”中,很多演奏滥用的表情滑指把曲子的氛围弄得极为不舒服。而哈西德的分寸感很强!演绎这段小品,发音柔美但是决不腻味,从音乐情绪上说他又是健康而富有真情的。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初听哈西德的演绎,可以用“怪”来形容我的感觉。弓法听起来很自由散漫,速度很快,音色有点“滑”,带着点“玩”音乐的味,真还有点不习惯。而听久了以后,倒是觉得别具一格,与埃尔曼的抒情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美感。萨拉萨蒂炫技的“木屐舞”,其间那种精妙灵巧的弓法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但就演绎上我个人的感觉,他拉的就很稳重,一点都不要刻意表现什么,一切都是自然流露的一种质朴之美。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阿赫龙的“希伯莱旋律”,觉得此曲是他这几首小品中的精华。曲中那种浓厚的阴郁,缠绵的幻想;以及中部激情的乐段,那带着点神经质的颤指,被诠释的出神入化。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与感觉,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成熟,一种激情与抑郁的矛盾冲突。听哈西德的演奏,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理智的成熟!一点都不浮,运筹帷幄,这种难得的稳重,听的时候(尤其是在“希伯莱旋律”中)简直是不敢相信是一个17岁的少年的演绎!真是大将风度,少年老成!也许在仔细听过了他的演绎之后,才能够明白克莱斯勒所说的,“Hassid是两百年一遇的天才”。在群星璀璨的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早逝的哈西德也许只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但是他在那划过天际的瞬间所发射出的眩目光芒是令后人是无法忘怀的。因为短暂,所以永恒。
法国小提琴家吉内泰·内弗Ginette Neveu (1919-1949),称得上是一位才高命薄的红颜女子,她的一生匆忙短暂,像一顺流星倏忽而逝,给听过她现场演奏的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而晚辈则只能从她留下的少得可怜的几张唱片上捕捉其神情。1919年8月11日,内弗生于法国巴黎。母亲是一位小提琴教师。内弗的音乐才能十分早熟,对于有关音乐的事情尤其是小提琴,像着魔似地感兴趣。她母亲把一把四分之一的童琴拿到她手上,就开始给她上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