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还原之中见精妙
铁岭市清河高中
张翠萍
还原之中见精妙
我国是诗歌之国,诗歌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几乎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历史的代名词。所以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古典诗歌也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古典诗歌毕竟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在古典诗歌的传统教学中,把优美的诗歌“字字解释、句句过关”,惟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到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难以考据的字词也不放过,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另外是教法缺乏新意。基本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主题归纳”,使一篇篇充满灵性与智慧的的古典诗歌丧失了生机活力,因而学生一谈起古典诗歌不免就想到枯燥的翻译、背诵,只能敬而远之,最后就诗论诗,缺少迁移。以读懂一首诗歌为目的,造成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的能力缺失。所以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使之行之有效,还原古典诗歌之美,让其在现代生活中依旧绽放绚丽之花,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一、还原学生的兴趣
古典诗歌是美的,当然这种美绝不是靠老师喊喊口号,学生就能心领神会。诗歌以短巧精练而著称,学生很难一读到诗歌就被其打动。毕竟指导学生对古典诗歌作品做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古典诗歌的整体美感,体味诗中之情,想象诗画之景,领悟诗言之道,感受诗语之雅,理应成为古典诗歌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作为一名引导者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的是酝酿诗歌,酝酿出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体会情真意切的情感,还原诗歌的创作情境。比如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设计让学生边闭目聆听哀婉的乐曲,教师边轻轻述说一段失意才子与挚爱的人不得不分离的故事。再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设计情境,让学生想象在愉悦的心情下漫步湖岸感受到春的气息时,那眼前之景的魅力;或表述自己心情最佳时,印象中最美的景象,等等。甚至可以热情的吟诵,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
二、还原诗歌的意境
古典诗歌大多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所以古典诗歌在画面的表现力度上很强,在教授时教师要让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
我们可以借助意象组合画面,还原诗歌的丰富画面。无论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早春郊景那即将绽放的喜悦生机,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秋日的悲寂;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边塞苍凉开阔的壮丽,还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秀雅静谧;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清雅的水墨意韵,还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粗犷豪迈;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清朗自然,轻松愉悦,还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人生禅境,这些形象之美无须分析讲解,不能断章取义,只要我们闭上眼睛,用心灵的视觉,都能感受到那份诗意之美。所以教师以不讲多,不多讲为原则,把古诗本身质朴的美展现给学生,不要贪多求全,引领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用美妙的语言赋予这些优美的语句以新的生命,这何尝不是在感知古诗的意境呢? 也许我们在课堂上的这种“舍”,会带给我们更多“得”的惊喜。让学生从意境的再现中结合独特的审美感受再造个性的审美意识,这种效果远超我们字句斟酌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描写:北方大地上那刚劲的山脊和茫茫的大漠,透出一股无法言语的凄凉与寂静,天边那一抹金色,洒在荒无人烟的旷野上,一轮残阳,映照着这世间的一切,仿佛此刻凝固,成为永恒,它缓慢地沉入地平线下,直到夜幕替代它光亮的色彩。一个孤寂的身影,脸上透着刚健,坚毅的神色,留下岁月雕刻的痕迹,他身材魁梧,骑着一匹良驹,身后是骁勇善战的铁骑。他们有着“秦王扫六合”的抱负,气壮山河,在颠沛流离的戎马生活中,他们更加坚强。这样的美感是无法“咬文嚼字”而来的,所以诗歌是品出来的,决不是讲出来的。
三、还原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歌诗言情或诗言志,其情其志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读诗就是品读诗人的心声。所以教师该讲的应该是这个诗人,是一个有着完整人生经历,带有丰富情感的诗歌创作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所谓知人论世亦是如此。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前,教师可以全面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乌台诗案”,知道流放黄州的无奈,体会《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旷达,给学生一个有血有肉,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