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文学观念的纷争.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末文学观念的纷争【内容提要】 金末是金代文学繁盛时期,也是金代文学观念纷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本文结合金末盛行的谈辩之风,认为金末的谈辩之风推动和影响了文学观念的纷争。文章将金末文人分为传统派和创新派两在阵营,前者以赵秉文、王若虚等人为代表,后者以李纯甫、雷渊为代表,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继承与创新、平易中和与峭健奇险两个方面。两派互相激发,促进了理论的发展,但也有偏激的意气之争。 【关键词】 谈辩之风 传统派 创新派 理论纷争 一、 金末的谈辩之风与金末文坛的两大阵营 金末是金代文学繁盛时期,也是金代文学观念纷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当时尚没有进入主流诗坛的青年诗人元好问,以旁观者的眼光在《论诗三十首》开篇中指出诗坛的纷纭现状:“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将泾渭各清浑。”虽然最后也未必有“诗中疏凿手”使纷争各方泾渭分明,但是纷争却激发了理论的发展,推动着文学的创作。所以,在论及金末文学观念纷争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金末的谈辩之风。 早在金代中期,就开始渐渐兴起谈辩之风。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庭筠(?-1202)“仪观秀伟,善谈笑,俯仰可观”,著有《丛辨》十卷。《丛辨》一书早已失传,从书名来看,应是与辩论相关的学术著作。王庭筠的出身、人品、器识、文艺才能,都超越群伦,“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为后辈学人所景仰,冯璧、李纯甫等人就直接受益于他。稍后于他的名臣萧贡(1162--1223)官运亨通,博学能文,著有《公论》二十卷、《注史记》一百卷、《文集》十卷等,其中《公论》亦是学术批评类的著作,金末刘祁说该书“评古人成败得失,甚有理”。 至金末,谈辩之风大盛,善于谈辩的人比比皆是。只要浏览一下《归潜志》、《中州集》等书,就可以发现大量记载: (赵秉文)文出于义理之学,故长于辨析。 ──《元好问全集》卷十七《闲闲公墓铭》 (李纯甫)每酒酣,历历论天下事,或谈儒释异同,虽环而攻之,莫能屈。 ──《归潜志》卷一 (李纯甫)眼花耳热后,人有发其端者,随问随答,初不置虑。漫者知所以统,窒者知所以通,倾河泻江,无有穷时。 ──《中州集》卷四 (王若虚)善持论,李右司之纯以辨博名天下,杯酒淋漓,谈辞锋起;公能三数语窒之,唯有叹服而已。 ──《元好问全集》卷十九《内翰王公墓表》 屏山(李纯甫)常言天下辩士三人,王仲泽(王渥)、马元章(马天采),纯甫其一也。 ──《中州集》卷七 (王渥)性明俊不羁,博学,无所不通。长于谈论,使人听之忘倦。 -─《归潜志》卷二 (雷渊)酒间论事,口吃而甚辩,出奇无穷,此真豪士也。 ──《归潜志》卷一 (周嗣明)善谈论而中节……最长于义理之学,下笔数千言。 ──《中州集》卷四 (周嗣明)斫头不屈面如铁,一说未穷复一说。 ── 李纯甫《送李经》 (李献能)善谈论,每敷说今古,声铿亮可听。 ──《归潜志》卷二 其中尤以李纯甫、王若虚、雷渊等人最为活跃。这些文人交往密切,经常就各种分歧展开争论,互相发难,互相推进。如王若虚与李纯甫私交甚厚,王若虚有《忆之纯》三首、《复寄》二首,《忆之纯》诗曰:“幼年求真契,中年得伟人。倾怀当一面,投分许终身。”可见他们相当投缘。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分歧,王若虚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慕乐天之高,而不逃禅”,所以,致力于儒家经典的辩释,而李纯甫却以佛教思想为归宿,故重在辨明儒佛异同,其《鸣道集说》、《司马温公不喜佛辨》、《程伊川异端害教论辨》等都是此类论著。因此,当他们在“灯火谈玄夜”谈玄之时,必然有所辩论,有所生发。 金末盛行的谈辩之风,客观上激发文人的谈辩兴趣,促使文人思考一些热点问题,并参与讨论,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由此也就产生出许多辩论性很强的理论成果。尽管大量议论未能形成文字,随风散去,但还是保存了一些相关成果。这方面,王若虚最为典型。他的《滹南遗老集》几乎可以说是金末谈辩之风的产物,在四十六卷中,有三十七卷篇目名称冠以“辨”字,即《五经辨惑》二卷、《论语辨惑》五卷、《孟子辨惑》一卷、《史记辨惑》十一卷、《诸史辨惑》二卷、《新唐书辨》三卷、《君事实辨》二卷、《臣事实辨》三卷、《议论辨惑》、《著述辨惑》、《杂辨》、《谬误杂辨》各一卷,《文辨》四卷,另有《诗话》三卷沿用宋人称呼,其性质实际上是“诗辨”。甚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有显著的论辩色彩。即使像《题渊明归去图》这种淡远宁静的题材,到了他的笔下,也有了辩论特征:“靖节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此心若识真归处,岂必田园始是家?”诗中的语气像是与陶渊明辩论似的。在这种风气的作用下,金末文学思想形成了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鲜明的辩论性。王若虚自不待言,元好问、李纯甫等人也是如此。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等早期诗论以批评为主,李纯甫《西岩集序》反驳三种“可笑”之论(见下文),都是辩论性的体现。   金末文坛辩论涉及面很广,参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