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与登金陵凤凰台对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在中国古代诗话中对两诗之品鉴比较,其作为一个话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借黄鹤楼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黄鹤楼因在湖北武昌的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鹤过此,也有说三国时费祎在此驾鹤登仙。在无限的时空中有种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的寂寞遗憾之情。后半首诗实写诗人在楼上眺望汉阳城还有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只是在烟波江上,何处是归程呢?思乡之情恰如眼前浩渺的一江水,顿时一股愁绪涌上心头。由写凤凰台的传说起笔。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聚在金陵凤凰山,于是在此筑台,山和台由此得名。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唯有长江的水在不停地流着。此时李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大自然和江水中,只是他非常遗憾不能回到长安一展其雄才大略。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其三,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其四,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黄鹤楼》中,诗人面对“汉阳树”和“鹦鹉洲”时触发个人羁绊异乡的旅怀愁思;《登金陵凤凰台》在面对三山二水之时抒发忧国忧民忧君的愁绪,含蓄而又深远。诗的开篇以突兀的起势连续调用三个“黄鹤”入诗意中有象、虚实结合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让人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三四两句就“凤去台空”进一步联想开去。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令李白感慨万分的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崔颢以这首半古半律的七言诗,空前绝后地成为中华诗歌园圃中一株卓尔不群的奇葩。登临诗作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凤凰台》成了既区别于《黄鹤楼》又与之并驾的另一座烁古炫今的诗坛巨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各尽其妙的扛鼎力作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后仕途不顺畅远离家园落拓飘泊,驱使中年的他面对了人生更深刻的问题。一说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作,一说是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写的。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己年迈,现实生活中又遭受种种磨难,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而他却在屡受挫折中依旧表现出执着的政治热情。与崔诗相比,李诗抒发的既是个人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