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属冶炼史;金属的冶炼;金属冶炼方法一、电解法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金属的冶炼如: 二、热还原法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金属的冶炼。(1)用 作还原剂 (制很纯的还原性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球”。)(2)用C(焦炭、木炭)、CO作还原剂。如: (我国是世界上冶炼锌最早的国家,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有记载)(3) Al作还原剂(铝热剂)冶炼难熔的金属等;三、加热法
Hg、Ag等不活泼金属的冶炼,可用加热其氧化物或锻烧其硫化物的方法。如:
唐代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川寒。秋浦:在今安徽省池洲市西,当时产银、铜。郝郎指冶炼工人。
四、物理提取
Pt、Au在自然界中存在,其密度很大,用多次淘洗法去掉矿粒、泥沙等杂质,便可得Pt、Au 。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隈:水转弯的地方);五、湿法冶金
即利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置换、氧化还原、中和、水解等),对原料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分离的冶金过程。如金、银的工业冶炼:
?
六、金属冶炼方法记忆(按金属活动性顺序)
;世界冶炼的历史上,铜和原始铜合金是人类最早冶炼的产物,铜的冶炼先于铁,原因:
在自热按揭有天然铜,几乎无天然铁
铜矿石比铁矿石容易察觉和识别
在古代技术条件下,炼铜比炼铁容易
;青铜时代;一.公元前3000年,西亚和东南欧的广大地区,普遍掌握了炼铜技术;二.青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1.青铜时代前期(300B.C-1500B.C):和砷铜共同使用,小件工具、装饰品为主;青铜时代前期出土铜器元素分析;2.青铜时代后期(1500B.C—500B.C):铜冶炼技术,合金的配置,大件器物的铸造炼铜工艺技术: 硫化矿-死焙烧成氧化矿-铜 氧化矿-铜 硫化矿-铜;古埃及壁画所绘制炼炉(约1450B.C);湖北大治铜绿山矿冶遗址(西周-春秋战国-西汉);青铜器是人类青铜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又一创举,青铜冶炼技术为铁的冶炼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规模化生产的组织管理经验;铅的加入是中国青铜技术的特点之一;铁与钢的冶炼;1.块炼铁(或叫固态铁)技术 约1200℃,铁矿石用木炭还原,生成的铁与渣和未烧完的木炭屑搅混在一起,呈团块状,然后不断趁热捶打,挤出其中的夹杂物,把小块铁锻接起来,锻打成型,制造器物,主要作匕首的刀体;2.生铁(铸铁);中国的冶铁技术开始于春秋战国中后期,比欧洲早1000多年;钢中国在春秋晚期初步学会制钢,到战国时期炼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兵器和工具,出土的钢兵器:;铜的冶炼;粗铜的火法精炼;奥托昆普法炼铜;铜的吹炼;铁的冶炼;钢的冶炼;;《化学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和模式就显得格格不入了。所以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我们作为教师力量的新生血液,更需要进行创新。 另外,在毛老师的课上,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传道解惑,也需要教会学生做人。毛老师在上课时一直就强调我们教师需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并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在现今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之下,人才的全面发展本就是一个必???的趋势,所以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各方面都进行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现在已经大四了,但面对负复杂的社会,我们还是一个新生儿,我们也应当抓住以后的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并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的全面发展,用一颗充满美的心来面对学生,面对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