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沉淀与澄清;◆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
◆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 以上的颗粒。
给水处理――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
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1)自由沉淀((DDiissccrreettee SSeettttlliinngg)):
◆ 悬浮物质浓度不高;
◆ 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
◆ 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Flocculent Settling):
◆ 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
◆ 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 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 (3)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Zone Settling):
◆ 悬浮物质浓度〉500mg/L;
◆ 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
◆ 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
◆ 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 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 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 沉
(4)压缩沉淀(Compression Settling):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
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速度取决于:
◆ 颗粒在水中的重力与浮力之差F1 和颗粒下沉时所受水 的阻力F2.
◆ 直径为d 的球形颗粒在静水中所受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为:;颗粒下沉时所受的阻力F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1)斯笃克斯公式
当Re1时:呈层流状态:;2) 牛顿公式
当1000Re25000时,呈紊流状态,CD接近于常数0.4代入;;因此,实际过程中,自由沉淀规律常通 过沉淀试验得到。沉淀试验内容与排水 工程中相关内容重复,不再赘述。;(二)成层沉淀;高浊度水的拥挤沉淀试验;;第二节 理想沉淀池的沉淀原理;一、理想沉淀池;;第三节 实际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影响因素;短流产生的原因:;2)紊流的影响;二、絮凝作用的影响;结论:;第四节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1. 原理;此外,浅池湿周长,水力半径大大降低, 因此:
a. Re大大降低,水流为层流状态,减少了水 流及外界因素造成的紊流;
b.Fr大为提高,水流状态稳定,利于颗粒沉 降
缺点:因H小,排泥问题难解决,易堵塞。
(因此,对于悬浮物浓度高的沉淀池一般不 推荐使用斜板);2.构造特征;;;;;;;3.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主要设计参数;计算公式:;注意: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是沉淀池总平 面面积而言的,沉淀池总平面面积A 包括斜板(管) 净出口面积 A′,斜板(管)板材所占面积,无效面 积△A(如第一块斜板所占面积等)部分。
斜板(斜管)总平面面积:
A=KA′+△A
式中 A ——沉淀池的总平面面积; A′——斜板(管)净出口面面积;
△A ——沉淀池中的无效面积;
K ——斜板(管)的结构系数。它表示斜板或斜管 所占面积比例(一般 K=1.03~1.1)。;3、斜管沉淀池高度
(1)上部清水区高度h2 不宜小于1m。;例题:设计单池产水量为15000m3/d的 斜管沉淀池。水厂自用水量按5%计;? 2.计算 清水区面积A=Q/q=0.18/0.0028=64.5m2 采取沉淀池尺寸5.5*12m=66m2, 为了配水均匀,沉淀池进水区布置在12m长的一
侧,在5.5m的长度中扣除无效长度0.5m。因 此净出口面积(考虑斜管结构系数1.03)
A′=(5.5-0.5)*12/1.03=58m2;;? 采用保护高0.3m,清水区高度1.2m,配水区 高度1.5m,穿孔排泥槽高0.8m,斜管高度 h=lsin60=0.87m,池子总高度 H=0.3+1.2+1.5+0.87+0.8=4.67m
? 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 水系统采用穿孔管。;? 3.校核;? (3)斜管中沉淀时间 T=l/v=1000/3.6=280s=4.6min(2-5min);适用条件;第五节 澄清池;二、澄清池的分类
澄清池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1、泥渣悬浮型澄清池
加药后的原水向上通过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水 中脱稳杂质与高浓度的泥渣碰撞凝聚并被泥渣层拦截下 来,(类似于过滤作用)。浑水通过悬浮层可获得澄清。 由于悬浮层拦截了进水中的杂质,悬浮颗粒变大,这样 就大大地提高了颗粒的沉速,从而可以提高水流上升流 速或产水量。---依靠上升水流能量形成悬浮泥渣层。 2、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泥渣在垂直方向上不断地循环,在泥渣循环的过程 中,主动积极地来扑捉水中的杂质,进行接触絮凝作 用,使杂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泥渣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 壮大自己,因此,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