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哲学(上)重点讲义
中国古代哲学(上) 解题:中国哲学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个复数概念。 中国哲学 :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中国人的爱智慧的方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现象。 一、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 二、原始道家 三、原始儒家 四、中国佛教哲学 五、宋明理学 一、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 1、自强不息。 2、实事求是。 3、辩证思维。 4、以人为本。 5、内在超越。 6、有容乃大。 1、自强不息——基本的宇宙论、本体论观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彖卦·象传》) 天行健,对宇宙总体的认知 。健,即动、生、变、化。中国哲人对世界总体的认识,是一种动态的宇宙观。世界是个发展的过程,没有创始的观念 君子以自强不息 ,是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家立足于动态的宇宙观,也以“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原则 ,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实事求是——知行观 “实事求是,求学好古”。 (《汉书》) “实事”是行 ,是实践; “是”是真理、是知识。 中国人不是为知识而知识,而是为实事而求知 ,强调把知行联系在一起 。 3、辩证思维——方法论 形式逻辑 ,静的,是表述的,代表:西方、印度。 辩证逻辑,是动的,是发展的,中国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动态的发展。 4、以人为本 哲学三类: 以自然为本,古希腊《论自然》; 以彼岸为主题,宗教哲学; 以人为本,中国哲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荀子写《天论》,实际写的是天人论。 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 ——孔子 5、内在超越 超越就是否定现状,不断的自我提升。超越是人性的表现,人跟动物的区别就是有无超越。 超越的路径,一个是在外的,即宗教的超越;一个是内在的超越,即哲学的超越。 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即自我超越,对人的价值判断是肯定的,认为人可以内在自我的超越,超越了凡人就是圣人。 6、有容乃大 分类: 宗教哲学,具有排他性; 人生哲学,有一种兼容性,没有排他性。 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只要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信什么都行。所以说,中国哲学是包容的,最不排外。 佛教中国化、本土化;基督教却未生存下来。 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 (教材P245) 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之际。西周初年《尚书·洪范》提出五行说,以金木水火土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阴阳”的观念。 《周易》以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艮(山)、巽(风)、兑(泽),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 二、原始道家 老子对中国哲学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拉开了中国哲学的大幕,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 老子提出 “天道”的理念,他推倒了“天神”的权威,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比神权威更大、更悠久,堪称万物的本体,最终依据。道的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哲学理性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对神学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理论思维的开始。 其内容包括三方面: 1、以道观物:两种状态。如何用道的观念来解释世界? 2、以道论世:两种社会。如何用道的眼光来看待社会? 3、以道来论人:两种人格。如何用道的眼光来看待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 老子给我们提供一个动态的宇宙观,“道”贯通有无,“道”就是一个没头没尾的运行的过程。过程的世界观,是中国哲学的特色。 道跟物有两重关系:(1)一个是“道”生万物,“道”是有形的万物之前的前提,老子认为世界是发生学的; (2)他认为道在物中,是形而中学,是宇宙的本体论。 到了庄子,只讲本体论,不讲发生学。 2、怎样从道的观点看这个社会呢?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的理想社会类型,奉行天之道 ,小社会 ,相安无事。 “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庄子。 庄子,小社会也不要,人直接回到自然中。 老子对当下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意见:A、不骚扰:不扰民,不折腾。B、低姿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C、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都是出主意怎样从当下社会到理想社会。 庄子是没有政治哲学兴趣的,庄子只讲人生哲学,不讲政治哲学。 3、老子、庄子相同,把人分为两种人格:圣人和俗人。 圣人,是道的一个体现者、体验者, “圣人为腹不为目” ——老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