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
绪论
唐代文学概说
一、大唐盛世
1、政治军事的强大(政治清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
2、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发达(富商集团的出现和商人地位的提高;长安城市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3、文化的极大繁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外文化的交融;生活与文化艺术的胡化:音乐、舞蹈、美术、雕塑、诗歌、饮食、服饰、娱乐、生活习惯均杂取中西)
4、社会风气的极度开放(妇女社会地位较高)
二、唐代士风
1、自信与豪迈(国力强大、文化进步、入仕自主权)
2、入仕途径众多 积极进取精神、强烈参政意识(门荫、科举、从军、入幕)
3、出入三教,思想灵活开放(儒、释、道、纵横、任侠……)
三、唐代文学风貌
盛唐气象
◆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雍容浑厚
◆外向、抒情,富于理想色彩、浪漫情调
个性鲜明,风格流派众多
◆唐诗——诗歌的顶峰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胡应麟《诗薮·外编》
四、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参见P175-178)
1、诗、文、小说、词各种文体全面发展。
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3、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流派多样、艺术成就登峰造极
繁荣原因
1、经济原因
(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物质基础。
(山水田园诗与园林的盛行)
(2)作品流传便利的鼓励。
(3)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促进俗文学的发展。
2、政治原因
(1)统治阶层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对文学艺术的促进
(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2)政治开明、思想禁锢较松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较自由的空间。
3、文化原因
(1)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重视,社会风气趋尚的鼓励。(诗板、盗亦爱诗)
(2)唐代文人恢宏的胸怀、自信与进取精神成就唐代文学的昂扬情调。
(3)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魏晋南北朝文学充分认识文学的艺术特质、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功能的必然延续与发展。南北文风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小结
重点:唐代的士风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第一节)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第四节)
知识点:唐诗的分期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元年(713)约为百年。唐诗风貌准备期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唐诗繁荣期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唐诗的变化与再盛期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唐诗的余响期
第一章 初唐诗坛
唐诗风貌的初成(618-712)
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 2、初唐四杰 3、陈子昂
一、唐诗风貌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
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度雍容浑厚
“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二、初唐诗坛概况
1、唐初: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廷诗时代
☆宫廷诗写作场合:宫廷
作者队伍: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臣
写作方式:应制奉和、酬唱
题材内容:沿用旧题、咏物
风格:南朝遗风,绮靡
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诗较清新明朗
2、初唐诗的发展
形式技巧上精进 (虞世南《咏蝉》)
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
传统典故翻新: 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 与秋风的关系
声律方面的发展
永明体的缺点:
1.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
2.“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
3.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
4.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重复单调,缺少变化。
五律的定型:
A、上官仪与上官体
(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人。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提出“六对”、“八对”说
B、从杜审言到“沈宋”
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唐诗声律
1.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2.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于掌握运用。
3.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4.要求对仗。
体诗格律
1、平仄原则
2、“粘对”原则(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
3、对仗原则: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押韵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