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古代商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 古代商业.doc

高一导学案 学科:历史 编号: 编写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4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预习目标】 1、能概述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概况 2、能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使用说明:】 1.根据自学引领对于课本要求重要知识点扎实记忆 2.课前完成预习学案,将遇到的疑难问题标出以备课上重点突破 3.掌握方法:比较法、归纳法、依据材料提取和解读信息 【课前预习】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况 叙述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时 期 商业发展表现 远 古 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 代 商业初步发展;产生货币。 西 周 出现货币——贝 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巨商和商业中心 汉 代 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唐 朝 水路商运和陆路商运十分发达 宋 元 ①商业空前繁荣。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出现。(交子出现于益州,是商业发展的结果。)③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明 清 商业繁荣 二、“市”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去一个地方,就是“市场”,比如菜市、超市等等,那么中国古代的“市”是什么样的,从秦代到明清,“市”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变化呢?它的发展有何特点? 时 期 发展概况 秦 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 汉 “市”有专门的 ,管理严格。 南北朝 “ ”形成,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唐 ①“ ”作用已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②“夜市”比较繁荣。③出现了柜坊(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即银行的雏形)飞钱(汇票) 宋 ①“市”突破了原先 和 上的限制。 ②繁荣的 形成。 ③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⑤ 具备了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⑥“夜市”更为繁荣。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商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和大都会的产生与发展 时 期 主要商业都会 战国 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汉朝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王莽 在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后改称“五均司市师”)控制市场物价;以繁荣的“ ”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唐朝 ① 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②洛阳市场规模超过长安。 ③扬州(“广陵”)曾经雄富冠天下。  ④杭州、湖州也成为都会。 宋朝 都市商业繁盛,以 为最。 元朝 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 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清朝 苏州富甲于天下, 镇、 汉口镇、佛山镇、 镇、朱仙镇相当繁华 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最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2.商业繁盛促使古代都会大量兴起。。 3.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4.商业和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5.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最早出现。 【课前测试】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如買(买)、貸(贷)、寶(宝)等。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2.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 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4.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5.明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