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上)教学大纲20.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关系史(上)教学大纲20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史(上)教学大纲 课程号课程名称:国际关系史(上),International History (I) 开课学期:2011-2012年第一学期 周学时:3.0 学分:3.0 先修课程:无 教 员:于铁军 SIS, PKU / Fall 2011 研究室:国际关系学院大楼A317室 Mon. 15:10-18:00 办公时间:星期二10:00-12:00 Bldg Room: 二教405 办公电话(O) E-mail: yutiejun@ 北大教学网交流平台 校内/人人网交流平台 /xiaozu/238328/ 助教:吴蓉 wurong_1108@163.comC) 李晨 lichen1984@ 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 把握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国际关系体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主要国家对外政策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分析其主要外交特色。 掌握这一期间国际关系演进的基础知识,培养学术批评能力。 体会学习国际关系史对于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方式:教员课堂讲授为主,助教辅导,并经常性地组织课堂讨论。 成绩评定办法及考试方式: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情况与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期中考试采取开卷形式,写一篇不超过5000字的读书报告(书目另行提供);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分选择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50%)三部分。 第一讲 导论 学习国际关系史的意义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教学安排 思考题: 1、历史学有何功用? 2、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何? 3、国际关系史与对外政策研究之间有何关联? 阅读文献(带星号的为必读文献,否则为选读文献,下同): 戈登·克雷格:《历史学家与国际关系研究》,载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24-439页。原载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88, No. 1 (February 1983), pp. 1-11. ? 时殷弘:《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料例解》,《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第110-123页。? 约翰·托什:《史学导论》(吴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7-97页。 张曙光:《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体系的路径探索》,《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2期,第7-14页。 John Lewis Gaddis, “History, Theory, and Common Grou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 1 (Summer 1997), pp. 75-85. ? Colin Elman and Miriam F. Elman, “Diplomatic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specting Difference and Crossing-Boundari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 1 (Summer 1997), pp. 5-21. 第二讲 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国 法国 德意志与哈布斯堡王室 瑞典、荷兰、西班牙与意大利 波兰与俄国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战争的起因和进程 战争期间的欧洲国际关系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17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 1、《比利牛斯条约》(1659) 2、“光荣革命”和英国对外政策 3、欧洲的内战与和平 4、欧洲的对外扩张 王朝战争与欧洲五强的崛起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与《乌得勒支和约》 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北方大战(1700-1721)与《尼斯塔得和约》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与《亚琛和约》 七年战争(1756-1763)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思考题: 1、近现代国际关系为何肇始于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