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一.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一

* 第4章 分子发光分析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4.1 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 一、基本原理 1. 分子能级、荧光及磷光的产生 2. 去活化过程 3. 定性分析 4. 影响荧光及荧强度的因素 5. 定量分析 二、荧光仪器 三、磷光分析 1. 磷光的特点: 2. 低温荧光 3. 室温荧光 4. 磷光仪器 荧光: 16世纪:在矿物和植物提取液中发现荧光; 1575年:Monardes——植物愈创木切片黄色水溶液——天兰色荧光; 1852年:Stokes阐明荧光发射机制(分光计观测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发现波长稍长于入射光的波长——认识到荧光为“重新发光”而不是漫射光; 1905年:Wood发现气体分子的共振荧光; 1926年:Gaviola直接测定了荧光寿命; 1923年:荧光X射线光谱; 1964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建立; 1965年:荧光分析在生物分析中广泛应用; 磷光: 15世纪被发现(重晶石在强烈阳光下的发光) 1944年:Lewis提出磷光用于分析的可能性; 1957年:Keirs将磷光分析用于定量分析及多组份混合物分析; 1963年:广泛用于血液及尿液中痕量药物及农药残留量分析; 特点: 灵敏度高(1-100ppb):有的可达0.01ppb。WHY?? 荧光灵敏度除待测物浓度有关外,还与入射光强度及光度计灵敏度有关; 选择性好 方法简单快速,用样量少 应用不太广泛。 4.1 分子荧光分析及磷光分析 一、基本原理 分子发光: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电、热、化学和光 能等)被激发至激发态,然后从不稳定的激发态返回 至基态并发射出光子,此种现象称为发光。发光分析 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等。 物质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光辐射称之为荧光和磷光。 1. 分子能级、荧光及磷光的产生 分子能级=电子能级(Ee)+振动能级(Ev)+转动能级(Er)。 其中电子能级包含振-转能级,如图。 基态:电子自旋配对, 多重度=2s+1=1,为单 重态,以S0表示。 激发单重态:分子吸收能 量,电子自旋仍然配对, 为单重态,称为激发单 重态,以S1,S2…表示 激发三重态:分子吸收能 量,电子自旋不再配对, 为三重态,称为激发三 重态,以T1,T2….表示。 三重态能级低于单重态(Hund规则) 2. 去活化过程(Deactivation) 处于激发态分子不稳定,通过辐射或非辐射跃迁等去活化过程返回至基态 。这些过程包括: 1)振动弛豫(Vibrational Relaxation, VR) 在液相或压力足够高的气相中,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因碰撞将能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从高振动能层失活至低振动能层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 2)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IC) 对于具有相同多重度的分子,若较高电子能级的低振动能层与较低电子能级的高振动能层相重叠时,则电子可在重叠的能层之间通过振动耦合产生无辐射跃迁,如S2-S1;T2-T1。 3)外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EC) 受激分子与溶剂或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也称“熄灭”或“猝灭”。 4)系间跨跃(Intersystem Conversion,ISC) 系间跨跃是发生在两个不同多重态之间的无辐射跃迁,如从S1到T1,该跃迁是禁阻的。然而,当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层有较大重叠时,处于这两个能层上的受激电子的自旋方向发生变化,即可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而产生无辐射跃迁,该过程称为系间跨跃。 5)荧光发射 分子电子从单重激发态(Kasha规则)的最低振动能级在很短时间(10-9-10-6s)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层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称为荧光。由于各种去活化过程的存在,荧光辐射能通常要比激发能量低,或者说,荧光波长大于激发波长(Stokes效应)。 6)磷光发射 从单重态到三重态分子间发生系间跨跃跃迁后,再经振动弛豫回到三重态最低振动能层,最后,在10-4-10s内跃迁到基态的各振动能层所产生的辐射。 3. 定性分析 任何荧(磷)光都具有两种特征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它们是荧(磷)光定性分析的基础。 1)激发光谱 改变激发波长,测量在最强荧(磷)光发射波长处的强度变化,以激发波长对荧光强度作图可得到激发光谱。 激发光谱形状与吸收光谱形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