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协调阴阳,健身根本――从中医学说谈养生保健.doc
协调阴阳,健身根本――从中医学说谈养生保健
(一)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命过程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特别是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现代社会,健康长寿更成了人们的重要话题。
据报道,现在世界人均寿命已达70岁以上,有研究指出今后10年内人的平均寿命可达95岁,还有的科学家预测人能活到200多岁。不管科学怎样预测,我们中医学在《内经?养生论》上曾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认为人的天年限度一般为120岁左右。
那么,人如何活过百岁,达到“上寿”?祖国医学告诉我们,要协调阴阳,遵循养生规律。《黄帝内经》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说,要知道养生的法则,必须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生活起居要符合养生的方法。但是,自古以来,为什么享尽天年的人为数稀少,究其原因,除了先天禀赋和不可抵御的意外等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不知调摄,悖于养生规律,以致正气不足,抗病力减弱,易受病邪侵害,过早衰老。这也正如《内经》所说: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十分显然,要强身增寿,必须遵循规律生活,必须摒除陋习,协调阴阳,讲究养生保健。
(二)祖国医学对阴阳协调特别重视,无论谈生理或病理,都十分注意阴阳的变化。“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阴阳为依据的。阴阳在人体的关系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按祖国医学理论的这些论述,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相互作用与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阳)是以物质(阴)为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化生阳气;而生理功能活动的结果又不断地化生阴精。所以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阳)也不能化生物质(阴)。这样,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消长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人体内的气与血是一对阴阳,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气附藏于血中,不能离开血而存在。气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也是相互影响的。若气虚则生化不足,血也虚,气虚运行无力则血瘀阻,气虚而不能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运行而溢于脉外而产生出血等症;而血虚不能生气则气虚。大出血病人,气随血脱而发生气脱(休克)。这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因此,只有经常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人体内外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三)怎样做到阴阳协调,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和饮食起居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我们以春季养生为例。春季是指从立春到立夏这段时间。春季是一个由严寒向酷暑过渡的季节,是阴消阳长的转折期。当春回大地之时,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带来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潮湿,许多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也开始滋生繁殖,并易侵袭人体。对此,人们应增强防病保健观念。古人认为,春天为风气当令,即风为春季之主气。春天为风向转变时期,低气压和高气压的变化频率在春天最高,春天的气候是风向变化快和天气变化多,昼夜温差大,多出现乍寒乍热的情况。《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于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它,这一点在春季尤为重要。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容易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的现象,一些人稍受刺激便会发怒,故而春天又是一个“多事”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养情益志,以适应自然变化规律。春天人体的代谢渐趋旺盛,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故可适当吃些补益扶正的中药。当然,这既要考虑气候特点,也不可忽视个体体质。如疲乏无力、口渴者,可用生晒参、西洋参;胃脘胀闷、苔腻者,可给予茯苓、白术、薏米仁等;一般而言,对于体质较弱者,北方人宜进辛、甘之品,兼以温补,可用人参、熟地、当归、黄芪等,以助升阳护阳;南方人宜选健脾利湿之品,如党参、茯苓、白术、薏米仁等。总之,春天气候多变,对人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应随时注意增减衣服,积极参加室外活动,早睡早起,以适应春天生机勃发的特点,维护身心健康。
责编/纪生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