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教案一、教学要求1.掌握杜甫作品编年的基本情况,全面诗人.doc

《丹青引》教案一、教学要求1.掌握杜甫作品编年的基本情况,全面诗人.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丹青引》教案一、教学要求1.掌握杜甫作品编年的基本情况,全面诗人

《丹青引》教案 ? 1. 掌握杜甫作品编年的基本情况,全面诗人的生平及创作道路及相关的主要文献资料。 2. 能够运用现代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知识分析杜甫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杜甫,字子美;对自己和对方家国身世的感叹;感遇诗;对比。 2.内容提示 杜甫与曹霸是同时代人,对他十分了解。曹霸的画艺很高,显赫一时。安史之乱后,曹霸流落他乡,生活潦倒,靠画画谋生。杜甫在四川碰见了他,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写了这首《丹青引》。 这 首诗除了它本身杰出的文学成就外,还有很可贵的绘画史料价值,它描写曹霸的家世、学画经历和艺术成就沓,全系亲见亲闻,生动真实。诗中对曹霸弟子韩干的评 述,同样也是一条宝贵史料。但白唐代张彦远起,对此就持异议。其实杜甫指的是韩干早期作品的缺点,对他的成熟佳作及神形兼备的艺术造诣,杜甫还是赞扬的。 如《画马赞》就说:“韩干画马,毫端有神”、“瞻彼骏骨,实惟龙媒。”足以证明。 《丹青引》采用倒叙法,先从曹霸的破落着笔。转而追写往昔。最后又归结到他的晚年不幸。迂回有致,对比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全诗四十句、五次换韵。每八句—转韵、形成五个自然段落,脉络分明。 三、作者生平 杜甫字子美,唐睿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生 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即今河南省巩旧县城东二里许的瑶湾村。这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地处嵩山余脉,至处渐为平原。村中有些小土山,其中一座三峰并列,顶端成 “山”字形,宛如笔架,因名笔架山,其西向一面,壁立如削,下有一座古窑洞,相传为杜甫诞生处,当地人称之为“工部窑”,现辟为“杜甫故里纪念馆。” 杜 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其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时的名将,精通《左传》,他的文治武功,杜甫常引以为荣,对诗人的思想抱负、政治热情,起着一种 偕模和鼓舞作用。杜预是京兆陵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这是指其郡望。杜甫的十世祖杜逊,在东晋初年南迁到襄阳,任魏兴(今陕西安 康西北)大守,是为襄阳杜氏的始祖。因此,又有人说杜甫祖籍襄阳。杜甫的曾祖依艺,任巩县令,始迁居巩县。祖父审言,武则天时官膳部员外郎。父闲,为兖州 司马,终奉天县令。所以杜甫曾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附素业(《进雕赋》)。这个官僚传统的家世,在当时是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的。杜甫的家世还有诗歌的家学渊源,其祖父审言,即是有名的诗人,在唐初五言律诗的形成上起了一定的作用。杜甫也常以此自豪,说“吾祖诗冠古”(《赠蜀闾丘》)。不仅自己立志要继承这种传统,还嘱咐其儿子:“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希望后代也要发扬这种遗风。这一特定的家世出身,对杜甫的政治态度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对杜甫的政治态度和诗歌创作起根本制约的,则是诗人所处的时代。杜甫的一生,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天宝十四年(775)爆发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既经历了安史乱前繁荣昌盛的“开元全盛日”,也经历了安史之乱“流血川原丹”的全过程,并看到了安史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的败落景象。杜甫的一生,和他处的时代,特别是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生平,随着社会和个人环境的变动,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这一时期是从杜甫诞生到三十五岁。这正当大唐王朝繁宋昌盛的时期,是杜甫个人生活史上最惬意的阶段。读书和漫游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至关重要。 诗人自幼好学,七岁时已开始吟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到十四、五岁时已成为被当时文坛老宿深为赞赏的青年诗人了,《壮游》诗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欺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诗人读书是刻苦用心的,尝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称道友人“群书万卷常暗诵”(《可叹》),实际上也是诗人的夫子自道。这为他打下了深厚渊博的书本知识基础。童年时代,他还受 到当时繁荣发达的各种艺术的熏陶。六岁时在郾城,曾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的绝伎,直到五十年以后在夔州写的那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对当时的 情景,仍记忆犹新,仿佛那刚健婀娜的舞姿还在眼前流动,诗人晚年在长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酒席上和这时也流浪江南的大歌唱家李龟年重逢,这使他顿然 忆起四十多年前在洛阳岐王李范和崔涤的宅中经常聆听这位歌王歌唱的往事,因而即席写了一首七绝《江南逢李龟年》赠给他。这首七绝曾被后人推为“千秋绝调”。 艺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微妙的,甚至不大好理解,如张旭因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长进。绝句在唐,原本就是歌词,那么这一“千秋绝调”之得力于当时 李龟年的妙绝一世的歌唱,也就更为显而易见了。正是这些多方面的艺术熏染,提高了杜甫的艺术修养。少年时代的诗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