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亮论文浅析赤壁赋构思的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俊亮论文浅析赤壁赋构思的艺术

浅析《赤壁赋》的构思艺术 冯俊亮 前些日子我校进行了学科知识竞赛,写了一篇话题作文“感悟自然”,有的学生重在写景,有的学生重在记游,把“感悟”二字丢在一边不管。要么泛泛写写自己的感受,要么淡淡抒抒自己的感情,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普遍存在选材不够散漫、构思一般、立意肤浅的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赤壁赋》一文,此文在选材、结构、立意方面均很有特色,于是,就想到拿它来指导学生写作,效果一定不错。现就从选材、结构、立意三方面谈谈《赤壁赋》的构思艺术。 《赤壁赋》实质是一篇山水游记类散文,但又不同于一般游记类散文,不只是记叙描写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描写美好山水的笔墨很少,抒写个人的感悟和说理的成分很多,作者实际上借记游抒怀言理。 那么要抒怀言理怎么选材呢?先从选材方面谈谈作者的构思艺术。作者游赤壁,可写的东西很多,但作者只选取了“清风”、“江水”、“明月”等景物,只选取了“饮酒”、“诵诗”、“吹箫”等活动,作者选材非常精要,而且全文也基本上围绕这些景物抒怀言理。第一段作者描写较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但比起其他游记类散文描写甚少,作者营造了幽静空灵的秋江夜月图,抒发了“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超脱尘世的感受。而“饮酒”、“诵诗”、“吹箫”,一为抒发“乐”之情怀,一为抒写“悲”由来。这些都是精心选择。第三段吾今追昔,也是由明月引起,写曹操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也与江水赋诗分不开,抒发人生无常与短促,也紧扣长江与明月,也提到悲风与箫声。第四段作者用江水与明月作比,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人生的意义。最后“洗盏更酌”、“杯盘狼藉”也扣住一个“酒”字写快乐。总之从全文来看,作者选材非常精要,而且贯穿始终。 作者选材非常精心,结构也非常严谨。首先,本文首尾具有一般记游文的特点,比如开头记叙时间、地点、节令及游人,结尾记叙游的结果。记游遵循常规,易让人接受。其次,作者在构思上非常缜密,如第一段,写景——活动——写景——活动——感受。清风静江,自然要饮酒诵诗,因为是朗月,自然要诵明月之诗,明月之诗又有窈窕之章,自然要想到美人,为下文望美人埋下伏笔。月光朗照,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如此朦胧空灵的境界,诗人率性而为,潇洒自如,飘飘欲仙之感油然而生。游兴大增,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只有乐甚才可即兴创作,“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前面的窈窕之章是单纯的情歌,后面借“美人”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作者多么渴望遇到圣君贤臣。又如第二段开头承上启下,询问原因。作者由明月想到曹操《短歌行》,因为曹诗中有明月之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跌宕起伏,由乐悲乐,波澜起伏,环环相扣,。 写景、抒情、说理三者融汇统一,借用自然界的“清风”、“明月”、“江水等景物,抒发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文笔自然清新,既哲理意味,有趣之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处境艰危,心情苦闷,有时从自然山水和佛老思想中悟出道。本文借游览赤壁,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内心深处有其复杂的思想斗争,终究热爱生活关怀世事。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不甘沉沦,忘怀个人得失,总想有所作为,实属难能可贵。 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悲伤,有欢乐。时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却不杂乱,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第二段以苏子的快乐引出了客人的哀伤,歌声快乐而热切,而箫声却悲伤如泣诉,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虚景的描绘,又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箫声之悲,表达了客人内心之悲伤。由客人之悲引出了苏子的关切和宽解。由此有了两人思想和人生态度的正面交锋。客人由英雄不在、宇宙无穷思考引出人生短暂,一己渺小的慨叹。这些感慨都与当时的景物分不开的,都是由“明月”“江水”“秋风”引起的,都是触景生情的结果,作者的意巧妙地由景物引出。 第三段,苏子则由变和不变的角度引出物我一样可以无尽的观点。又进一层谈论物各有主,不必强求的道理。最后回到月夜美景,引导客人从大自然这个“无尽藏”中领略那无穷的乐趣。这一段也是由“明月”“江水”引发思考。在主客问答中,在特定的情景中,阐述了苏轼完整而又深刻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达到了景、情、理的完美统一。 总之,本文将写景、抒情、说理的表达方式巧妙结合,水乳交融,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由美景而生悲情、由悲情而自我宽解最后彻悟人生至理的心路历程,给读者以无尽的深思。尤其对身处逆境怀才不遇者以极大启发,作者的立意之高之妙,让后人望尘莫及。 今天我们阅读苏轼的《赤壁赋》,不免感慨万千,苏轼在挫折面前,表现的如此淡定,如此达观,对我们今天人们也是一种很大启迪。我们除了让学生领会作者的人生观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