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医案
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医案
说明
一、本篇共集章次公先生临证医案 720 余则,分为内、妇、儿、外四科,大都是先生在 1940 年前后的诊案。其
中有些病种如回归热、登革热、脚气、性病等,现已少见或绝迹,书中保留有关典型病例,意在展示先生于此是
如何辨证、辨病与治疔的。
贰、各科分类,大多沿用中医病名,少数采用现代医学病名。方药剂量改用克为单位。医案后的按,或论病机,
或释方义,或议诊断,或从药测证,或提示临床注意要点。
三、案内处方所用药量,由于三四十年代药材多为天然生药,药力较强,故用量较轻;今则植物药多为人工种植,
药力大减,用量均增大,故用量需根据现行使用之剂量而酌定,以免影响药效。
四、本篇在 1979 年曾由先生的门人朱良春、刘季和、蒋敏达姚守诚、陈继农、王冠庭、杨友林、史惠甫、翁绍
和、李树仁等集体整理,经朱良春执笔汇总,门人何绍奇、朱步先协助,于 1980 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此次又重加审订,并增入部分医案,以飨读者。汤叔良、石坚如贰位同志提供部分病案,顺此致谢。
感冒
1.男。壮热骤然而起,无前驱症,腰腿剧痛,苔白薄满布。非温散不可。
生麻黄 3 克,川桂枝 5 克,羌独活各 6 克,秦艽、西河柳、六神曲各 9 克,杏仁泥 12 克,粉甘草 3 克。
2.男。热 6 日,未得畅汗,腰部酸楚不可耐,头为之痛。
生麻黄 3 克,杏仁泥 9 克,杭白芍 5 克,羌活 6 克,蔓荆子 9 克,桂枝 5 克,香白芷 9 克,川芎 5 克,甘草 3
克。
[按]先生对感冒一类病证,如突然头痛、发热、恶寒、骨节疼痛者,或此等症状持续不超过 1 周者,恒用麻黄汤
加味温散而取效。又麻、桂合用,作为辛温解表时,其用量常不如麻黄用于平喘,桂枝用于通络为大。这是轻
可去实之意。
3.男。恶寒特甚,胸闷作呕。麻黄加吴茱萸汤主之。
生麻黄 3 克,川桂枝 5 克,杏仁泥 12 克,淡吴萸 5 克,姜半夏 9 克,橘皮 6 克,六神曲 9 克,生姜 3 片,甘草
3 克,太乙丹 1 粒。
[按]此为外感寒邪、胃失和降之证。恶寒特甚,故用麻桂辛温以散寒;胸闷作呕,故用吴萸、半夏、生姜、杏仁降
逆止呕;橘皮、神曲、甘草以和胃。太乙丹又名玉枢丹,具有辟秽、解毒、止呕的作用。
4.男。形寒骨楚,风寒束于太阳之表,腠理不得疏泄也。不更衣7 日,仲景有桂枝汤加大黄之例,今师其意。
川桂枝(后下)、生麻黄、蔓荆子各 3 克,羌活 9 克,生锦纹 3 克(判细末分吞),郁李仁 12 克,杏仁泥 18 克,晚
蚕沙 9 克(包),粉甘草 3 克。
1
[按]表里俱实,则表里两解,用桂枝加大黄汤。以其形寒骨楚,更益麻黄、羌活等以增强解表之力;以其不大便者
7 日,故重加郁李仁、杏仁以润肠;大黄小量生用者,以取其轻泻之功。师古方意而不泥于成方。
5.女。形寒骨楚,一身拘急不舒,此风寒外束之象;胸闷,喜太息,舌前光红,虽渴欲饮冷,而其脉不见洪大。仍
当温散。
麻黄 2 克,荆芥 5 克,紫苏叶 6 克,川芎 5 克,枳实、神曲各 9 克,全瓜蒌 12 克,晚蚕沙 9 克(包),杏仁泥 12
克,甘草 3 克。
贰诊:药后,渴欲饮冷者抟为思沸饮,此露出申寒之本质矣。可见胸闷、喜太息与两脉软而数,皆寒为之也。
生麻黄 3 克,炮附片 5 克(先煎),细辛 3 克,白芷、白芥子各 9 克,羌活、陈皮各 6 克,荜澄茄、晚蚕沙(包)各
9 克,生姜 3 片。
[按]此病初诊胸闷,渴欲饮冷,喜太息,舌前光红,皆假热象也。先生不为假象所惑,而抓住风寒外束之病因病
机要点,主以温散。贰诊由渴欲饮冷转为思沸饮,系中寒之本质毕露,可知辨证之准确。
6.男。有表证,以剧烈之头痛、腰痛为苦,兼有便秘,溲少而痛。木香槟榔丸、九味羌活汤主之。
防风、羌活各 6 克,细辛 3 克,苍术 5 克,白芷 9 克,川芎、黄芩各 5 克,生地 9 克,甘草 3 克,生姜 3 片,
葱白 5 茎。另:木香槟榔丸 9 克,1 次吞服。
[按]先生曾嘱先服丸剂以通便,后服汤剂以解表。这是破前人先解表而后攻里的方法。其他如急性肠炎的初起,
用之也有显效。
7.女。骤然而热,恶寒,无汗,头痛,一身酸楚,胸中苫闷,苔薄白而腻,脉不数。感冒之象毕露,一般非一候
不能解。
荆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