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的喻象——从韩愈、柳宗元笔下的岭南山水看其贬谪心态.pdfVIP

惊恐的喻象——从韩愈、柳宗元笔下的岭南山水看其贬谪心态.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惊恐的喻象——从韩愈、柳宗元笔下的岭南山水看其贬谪心态.pdf

囹 惊恐的喻象 — — 从韩愈、柳宗元笔下的岭南山水看其贬谪心态 ◎[日]户崎哲彦 中国的山水文学发展到唐代,有所开拓。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古文家柳宗元(773—819)。他的好友韩愈(768—824)也写过不少 山水文学作品,而至今很少有人关注。韩、柳二人的山水文学具有 共同之处,例如他们将石山比喻为剑戟,又将山林视为监牢,这些都 是新的文学手法、新的观念。韩、柳描写岭南的恶劣险恶、令人恐惧 的自然环境,既丰富了山水文学的内涵,也使中国山水文学在唐代 展开了新的一面。 一 、 韩愈、柳宗元对岭南山水的新的比喻及新的观念 中国南方与北方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山水也不例外,尤其是 五岭北麓及其以南地区,以喀斯特地形发达举世闻名。那里雨多河 多,石灰岩地带很发达,雨水自古侵蚀溶岩,随处有奇山怪石,江河 145 (古典新鲜j 绕流其间。韩愈、柳宗元都是北方人,先后被贬到此地,目睹山水, 都觉得新奇、惊异,但是他们描写的不一定是优美的山水。 (一)用“剑戟”比喻石山的表现手法 柳宗元在柳州作《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云:“海畔 尖山似剑链,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 乡。”这首诗较有名,主要原因在于“海畔尖山似剑链,秋来处处割愁 肠”这两句新奇的表现,深深印人读者心里。例如苏轼《东坡题跋》 卷2《书柳子厚诗》条云:“仆自东武适文登,并海行数日,道傍诸峰, 真若剑链。诵柳子厚诗,知海山多尔耶。柳子云:‘海畔尖峰若剑 链,秋来处处割人肠……”’又同书《对韩柳诗》条云:“韩退之诗云: ‘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柳子厚诗云:‘海畔群山若剑链,秋来处 处割愁肠。’陆道士云:二公当时不相计,会好做成一属对。东坡为 之对云:‘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链山。’此可编人诗话也。”苏 轼的对句见《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郊翟秀才二首》其一。韩、柳 二人描写岭南山水都很新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韩愈将桂林的石 山视为“碧玉簪”,加以赞美,柳宗元则把柳州的石峰看成“剑链”,表 现忧愁。此外,柳诗《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亦云:“临蒸且莫叹炎 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样舸南下水如汤。”岭南地 区确实有奇峰林立的特殊地形,柳宗元看到它就联想到剑戟。但是 这种看法并不算新奇。柳文留给苏东坡等宋代名人的印象很深,其 实,爱把山看成剑戟的就是韩愈,如《郴口又赠二首》其一云:“山作 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又《送区册序》云:“阳山,天下之穷 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 戟。”这些“作”、“侔”是隐喻,字义同“如”、“似”。此外,韩愈有“石 剑”的专用语,如《答张彻》诗云:“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又《喜 146 [惊恐的喻象] 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云:“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剑。”《南山诗》云: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 。”此等“剑戟”亦谓石山奇峰。关于用剑 戟比喻石山的表现法,宋人方世举注《南山诗》指出已见于《水经注》 “立石崭岩,亦如剑杪”,这与柳文“似剑锥”、“似戟”的比喻手法相 同,都是明喻。但韩愈用过五次,竞形成了“石剑”的词语,可谓是韩 愈爱用的比喻法,又集中在一段时期。除《南山诗》外,其他四例指 的都是岭南连州一带的石山,皆作于贞元十九年(803)末至元和元 年(806)之间。韩愈笔下岭南的奇峰形成了固定的形象,因为那些 石山很有特色,留给他的印象极为深刻。唯《南山诗》一首作于召还 到京之后不久的元和元年秋初,可见在岭南时掌握的比喻手法影响 了《南山诗》。 韩愈对“剑”是如何形容的呢?韩愈作过一篇题《利剑》的古调 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 知音。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决云中断 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据此分析,凡“剑”的形象有三: (甲)形状:长而尖锐;(乙)颜色:发光清冽;(丙)功能:作为武器,刺、 斩,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