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沧桑镇钟灵毓秀地——安定镇(修订稿).docVIP

千年沧桑镇钟灵毓秀地——安定镇(修订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沧桑安定镇 ---- 子长县安定镇全省旅游文化重点镇建设专题汇报片 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粗犷、厚重、神秘而有灵气。 她几千年丰厚的历史积淀,散落在一些历经沧桑的老城古镇中,就是历代不息的战乱和岁月更迭,也无法抹去。 安定镇,一个浓缩了陕北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纵使今天她卸去了浓妆艳抹,纵使她静静地歇息了,仍然无人能及。 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岁月,去体味一下安定古镇走过的千年历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定镇的历史就是子长县的历史。安定镇历代为“边镇之咽喉、两塞之要经、秦关之保障”,历经战乱不曾毁弃。宋初年设“安定寨”;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设“安定堡”;元朝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设安定县,此后作为一个县署之地一直延续至1942年;1942年设镇至今。 安定古城始建于宋代,是由黄土夯打的土城。明朝时,当朝为应对外族侵略和匪患,先后对安定城进行了三次大的修建,使其颇具规模。明朝1547年,时任知县“伐石砌城,基小石”,费时40多年,才将土城修为牢固的石城。清康熙、乾隆年间,当朝先后对安定城进行了多次大修,清同治年间,回民义军进攻安定县城,又遭破坏。 时至今日,安定故城的城墙仅保留小段遗迹,城内民国县衙和十余处古民居保存较好。2008年安定镇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古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延安乃至陕北都是不多见的。 安定镇背靠翠屏山,前绕秀延河,山凝天地之灵气,川铸自然之造化,一直被历朝历代的方外之人所钟情。晋太和年间(公元366年-370年),就有佛教徒在古镇以东500米处的钟山下开凿钟山石窟,从此佛家缕缕香火,渐成气势。 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是“中国最早的石窟群”,被称为 “第二个敦煌”,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共有18窟,现仅发掘5窟。 自晋太和年间以来,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凿建,至元初已渐成规模,有大小石窟11处及众多的佛塔和寺院。主持北辖葭州(今佳县),南统骊山(今临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香火绵延,有“人间圣地”之称。 钟山石窟内万尊雕像色彩鲜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据专家考证,它不但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在造型上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是中国雕刻艺术的一大飞跃,成为中国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尤其是其泥金彩绘历经千年,色彩鲜亮如初,至今仍是不解之谜,考古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 石窟内,石柱四周和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石窟内还有保留完好的数十通碑、碣题记,既是书法佳作,更是研究和考证钟山石窟的佐证。同时,钟山石窟现存的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惠善法师浮图塔、松岩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宫、石崖墓群、禅室、禅院等,均有很高的艺术和科考价值。 谁教造化偏有意,钟灵毓秀出俊杰。有什么样的山水就养育什么的人,古镇安定不仅是洞天福地,而且是人杰辈出。 宋代大儒胡瑗,其祖世居安定堡,因之人称“安定先生”。他虽未生长在安定,但他的身上有安定的血脉,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分斋教学”,开文理分科教学之先河,较西方早七八百年。明嘉靖九年(公元1489年)朝廷明令将胡瑗从祀孔庙,与韩愈、诸葛亮、朱熹等先贤的牌位并列在一起。 时光荏苒,人才代出,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圣贤故里又成为一片红色革命热土,并涌现出一大批革命杰出人才,谢子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生于安定镇的枣树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安定为陕北革命策(改为发或者起)源地,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 他作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领导和参加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1934年7月,他率部奇袭安定县城,占领县政府,救出被捕的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推动了陕北游击战争的开展,1934年8月,在指挥清涧县河口镇战斗中不幸负伤。1935年初春,因伤势恶化逝世,年仅37岁。开国领袖毛泽东曾三次为谢子长题词并撰碑文。1942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并在县城瓦窑堡兴建“子长陵”。 2009年,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谢子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千年苍桑沐风雨,百代风流蓄精华。安定古镇的文化传承也极具特色,展现出一番别样的精彩。 如果说陕北民间舞蹈的王者为安塞腰鼓,陕北民歌的精髓是信天游,那么子长唢呐便是陕北民间器乐的黄钟大吕,它粗扩豪放又委婉动听的风格,在陕北唢呐中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