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级6班 梅琳丽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红楼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品名著,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读罢此书,除了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哀叹和对封建制度的愤慨,更多的是这场悲剧所引发的深思,是什么造成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林黛玉作为本书的第一女主人公,秉稀世之俊美,具绝代之姿容,更兼其清新脱俗的气质,才华横溢的诗情,缠绵悱恻的内心,使其一出场便紧扣人心。寄人篱下的特殊身份,使她既敏感多情而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她不具有丰富易感的内心世界,也许她可以在浑沌安宁中度过一生。可正是因为她灵秀明慧的心性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洞察力,才使她对痛苦的感受也较一般要深刻得多,也强烈得多。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封建堡垒中,她挣扎,她呼喊,她不愿听凭命运的安排,她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爱情。
而贾宝玉作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从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反抗,最终也出家为僧,彻底叛离了封建家庭。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的民主意识表现得还相当薄弱。生活在富贵乡中,与一群美丽可人的少女为伴,关心她们,照顾她们,这样的“反抗”总不禁对自由爱情心生向往。
作为两人爱情的重要角色,宝钗确实美丽、博学、和平,会做人,但又显得迂腐无趣。薛宝钗虽宽容大度,但也有其虚伪矫情、奉迎讨好的一面。她过生日,贾母因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时,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使贾母非常高兴。而金钏被王夫人逼得投井而死。她说多半是金钏自己失了脚掉下去的,又说她“纵然有这样天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从这一席话足见其冷酷无情,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她为使自己脱身,遂使金蝉脱壳带使人错疑黛玉,虽是一时情急,也足可见其城府极深。凡此种种,尽管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艳冠群芳;“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八面玲珑,在贾府游刃有余,深得上下欢心,她却背离贾宝玉理想中的伴侣越来越远。在众人看来,虽然宝钗嫁给宝玉,却是得到人而没得到心,这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首先,从社会来看,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一直倡导婚姻应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其次,从个人性格来看,他们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贾母的威慑,贾政不敢十分管教宝玉,这就使得宝玉能够较少地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从而使他的思想和性格得到自然的发展。他无力改变现实,只是消极地对抗现实,逐渐形成他特异的性格。而黛玉自幼养成“孤独、任性”的性格,且没有接受一般标准的闺阁教育而不谙世故。本来像黛玉这样的少女是极不适宜于寄人篱下的。她自感身世卑贱,唯恐遭人冷落和嫌弃,又难免产生多疑之心。她不懂得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懂得“随分从时”,自是恃才孤傲,争强好胜。这就形成了她孤独、任性、敏感的特殊性格。一个多情,一个多疑,这种性格无疑是他们各自的弱点。给他们的爱情带来许多不愉快。宝玉本自幼生成“痴病”。何况心中“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他们的爱情表白只是在微妙的行动和诗句中传递,总的来说是不够大胆的。正如书中宝玉那句惊人的爱情宣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却被黛玉当成了戏言,黛玉的眼泪很多都是因误会而流的,彼此缺乏了信任。如此看来,二人的“痴病”也是他们爱情发展的障碍。
第三,从整个家族来看,他们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们的悲剧。林黛玉虽然为贾母所疼爱,但是贾母作为中国房间社会中的一员,家族利益对她来说高于一切,她出于对林黛玉的无奈,对贾宝玉的负责,对家族利益的忠诚,没有成全宝黛也是必然的结局。
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像宝黛的叛逆,还是像宝钗的顺从,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这就有力地说明,封建社会是罪恶的社会,封建婚姻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
宝黛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存在爱情的。于是以嫌弃她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