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税务筹划学结课作业.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税务筹划学结课作业

税务筹划学作业第一章 案例31.根据美国国会调查报告,自 1997 年开始,毕马威便以 “积极的市场策略” 营销其避税产品服务,共计给 350 位左右的富豪提供了服务,并赢得大约1.24 亿美元的赢利。毕马威推销的四种避税产品包括债券相关发行溢价结构、外国杠杆投资项目、离岸投资组合策略等 。 2.美国国会调查促使毕马威于 2005 年 6 月 16 日公开承认,其部分前合伙人在税务服务上有不法行为,滥用规则、利用税务漏洞为客户营销避税产品,造成美国国库约 14 亿美元的损失。同年8月26日,毕马威公开承认向客户出售“恶性避税”服务,并同意支付 4.56 亿美元。涉案的8名前税务合伙人和1名律师受到起诉,至此,毕马威事件尘埃落定 。3.毕马威等事件的发生让我们重新审视税务筹划与避税的界限 。第二章 案例5四种方案的税收效果比较 单位:元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息税前利润5000000500000050000005000000利息、费用分摊0100000018000001000000税前利润5000000400000032000004000000所得税(25%))12500001000000800000250000从以上分析可知,随着发行公司债券的增多,债券利息费用的抵税效应越明显。第三章 案例3项目甲项目乙投资现值投资收益现值税率15%25%投资收益税后现值4812.73万元4109.94万元投资净现值994.53427.34投资回报率26.05%11.60%从投资收益现值、税后收益现值、净现值、投资回报率来看,项目甲都优于项目乙,应选择项目甲。第四章 案例3若保持现状,该制药厂全年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0-80×200÷(200+8001 )=64万元,该制药厂该年度应交增值税为800×17%-64=72万元。若购入货物用于抗菌类药物的进项税额高于64万,那么单独设立一家制造厂对于该制药厂而言也就意味着可以多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的税负会降低。第五章 案例2方案一采取通常折旧方法。企业不考虑税收优惠政策而按通常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以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即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固定资产折旧年限5年,年折旧额为(500―20)÷5=96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96×0.909+96×0.826+96×0.751+96×0.683+96×0.621=363.84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63.84×25%=90.96万元。方案二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企业选择最低折旧年限为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60%,则该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为5×60%=3年,按年限平均法分析,年折旧额为(500-20)÷3=160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160×0.909+160×0.826+160×0.751=397.76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97.76×25%=99.44万元。方案三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即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第1年折旧额为500×2÷5=200万元,第2年折旧额为(500-200)×2÷5=120万元,第3年折旧额为(500-200-120)×2÷5=72万元,第4年、第5年折旧额为(500-200-120-72-20)×2=44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200×0.909+120×0.826+72×0.751+44×0.683+44×0.621=392.36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92.368×25%=98.092万元。方案四采取年数总和法。即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第1年折旧额为(500-20)×5÷15=160万元,第2年折旧额为(500-20)×4÷15=128万元,第3年折旧额为(500-20)×3÷15=96万元,第4年折旧额为(500-20)×2÷15=64万元,第5年折旧额为(500-20)×1÷15=32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160×0.909+128×0.826+96×0.751+64×0.683+32×0.621=386.84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86.848×25%=96.712万元。对上述4种方案比较分析,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前期计提的折旧较多,因货币的时间价值效应,较采取通常折旧方法抵税效益明显。在上述4种方案中,方案一采取通常折旧方法抵税最少,方案二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抵税最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较正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9.44-90.96=8.48万元;方案三双倍余额递减法次之,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