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色城门
黑色城门
德国最古老的古罗马遗迹-特里尔黑城门
建于公元180年的特里尔的黑城门Porta Nigra(拉丁语),是特里尔这座莫泽尔河畔的秀丽小城在古罗马时代辉煌往夕的见证人。如今辉煌已成过往,曾经的雄健,不可一世,化作今日的寂静无求,屹立在喧嚣闹市之中。但当我们于它脚下仰望时,仍不可不发思古之幽情。
特里尔
沿童话般的莫泽尔河蜿蜒西南而行,两岸旧时的城堡错落在山林与葡萄园之间,其中的风骨可从朱自清散文《莱茵河》中窥见一斑。但莫泽尔河与莱茵河的宏伟烦嚣相比则如一小家碧玉,委婉恬静。几近德国与卢森堡边境,特里尔城静卧在一处河湾边。
听到特里尔的名字,马上会想到它是马克思的故乡。但这座小城除此之外的重要意义大概就无从得知了。如果我们问一位德国朋友关于特里尔他知道什么?那他一定会说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有不胜枚举的古罗马建筑;可能还会说在中世纪时,它的大主教是七个选帝侯之一等等。但它还是马克思的故乡,则几乎无人知晓。
特里尔在古罗马时被称为Augusta Treverorum意为在Treverer地上的奥古斯都城。此地气候温和,一直为许多贸易航线的交汇点,所以早在罗马时代以前,就对当时的移居者颇具吸引力。在阿尔特巴赫(Altbach,意为老溪)河谷逐渐发展起小村落。在罗马军队到来后,极大的发展了这个地区的潜能。他们在这村落旁建城,给它取名Augusta;在罗马人Claudius统治时,特里尔成了罗马的行省/殖民地(Colonia)。此后特里尔城的地位一再攀升:公元1世纪时特里尔发展成执掌高卢和日耳曼财政的皇家大臣的驻地;3世纪时特里尔成为了罗马皇帝的驻地,也就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到4世纪末,有许多皇帝在特里尔逗留过。388年时,特里尔在对罗马帝国最为重要的20个城市中排第6位。至5世纪初被蛮族法兰克人破坏之前,这座作为经济,管理和宗教中心的城市一直很是繁荣昌盛。
黑门(Porta Nigra)
“黑门”这一称呼,其实并不是此门的原名。经过日月风霜,用作建筑石料的砂岩逐渐变成了黑色,由此才得来“黑门”这一俗名。这座城门建于2世纪,公元180年,是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式城门。城门宽36米,高30米,纵深达23米。古罗马帝国最辉煌时期,势力范围延伸到阿尔卑斯山以北。大约公元2世纪中叶,特里尔四周修筑起6500米长的城墙,并构筑碉堡和城防工事,巩固其军事重镇的地位,黑城门就是特里尔城的北城门。
在特里尔城的鼎盛时期,像大部分罗马城市一样,城里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东门Porta Alba (白门),南门Porta Media (中门),西门Porta Inclyta (最著名的门)朝向莫泽尔河,北门Porta Nigra (黑门)。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只有城北的黑门依然屹立了。为此我们得感谢中世纪时的一位曾在黑门里落脚隐修的僧侣圣西梅翁(St. Simeon)(现在正对着Porta Nigra的大街名为西梅翁大街)。在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黑门改建成了一座教堂——圣西梅翁教堂(Simeonkirche)。从此黑门成为了神圣之所,它的原貌也因此能几乎完全被保留下来,并在198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而特里尔的其它古罗马建筑,包括另外三座城门,几乎都难逃石料被偷或被用作建造其它新建筑的命运,以至现在都只剩下残垣断壁或仅存建筑基础。这在欧洲建筑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黑门因一位僧侣,得以逃脱成为“人造采石场”的命运,那么关于这位僧侣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虔诚的僧侣圣西梅翁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但祖籍希腊。在1028至1030年前往圣地巴勒斯坦朝圣的路上,他结识了当时特里尔的大主教波波司·冯·巴登贝尔格(Poppos von Badenberg)。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朝圣结束后,这位大主教就带着圣西梅翁来到了特里尔。圣西梅翁就在特里尔的黑门东塔的一角支起了小帐篷,并让人用墙把他与外界隔开,开始了隐居生活。今天仍有许多僧侣或修女这样做,这是他们能够专心与上帝在一起,不受外界干扰。但有人会说这样做不是和囚犯一样了吗,没有了人身自由?但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也许他们比我们自觉自由的人更自由呢。因为如果一个人能不受个人精神或肉体欲望的束缚,那么他该会享有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自由,不是吗?这样每天有人送饭给圣西梅翁。直到1035年他生命的终结,圣西梅翁没有踏出这堵墙半步。死后他就被埋葬在黑门下。之后不久,在大主教波波司的提议下,开始了对西梅翁封圣的审核程序。几个月后,西梅翁被教皇本笃九世封为圣人,大主教的愿望得以达成。其后,他又资助了把黑门改建为圣西梅翁教堂的工程。
人们把城门的一层填平,在面向城里的一面建起了大台阶,使人们能直接上达二层。二层和三层被改建成了一座双层教堂,今天在黑门的东立面仍可见加建的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