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doc
略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谈论的人很多,但是据我看来,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我现在试着谈一点看法。一偏之见,很不成熟。错誤和不当之处,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 一个被忽略的课题
在现有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专著中,谈到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产生的历史条件.freelercial Reports form Her Majestys Consul in China(以下简称mercial Reports),1869—1870年,第161页;1875年,天津,第114页;1876年,台湾,第87页;1877年。台湾。第135页。
④ 《新报》1878年8月6日、1879年2月27日。
⑤ 《申报》1887年3月27日:《上海新报》1869年10月19日。
“驶舡之人”和“通晓轮机”之“舵工水手”①。就是浙江宁波、福建漳泉和广东香山、新会一带这时也有不少人已经熟习驾驶轮船的技术。②60年代末期,在上海的报纸上,出现了“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各种机器”③的宣传。这说明此时中国商人投资船厂,已经引起广泛的注意。
四、这个时候,中国第一家现代缫丝厂的创办人一一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主人陈启沅,正在遍历南洋各埠,他后来之所以创办缫丝厂,就是由于他在安南一带看到法国人所设的缫丝厂,看到法国式的“机械制丝,产品精良”而蓄意仿效。④而在此之前10年,中国境内已经出现了第一家外国缫丝厂。⑤和陈启沅之于缫丝厂一样,中国第一个提出创办电报局计划的华侨商人王承荣,这时已在法国“贸易多年”,并和另外一位华侨王斌等人“公同倾资雇匠”,研究电报技术,并从法国带回自制的汉文电报机器,准备在上海开办。⑥而这个计划之提出,也是在外国资本的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线引至中国之后。
从这一系列的事实看,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的发生,用一个现成的成语,可以说是呼之欲出。而所有这些,和40—70年代这一段期间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外国生产技术对中国的引进,是分不开的。
————————————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84页;《船政奏议汇编》第4卷,1898年版,第9页。
② 《洋务运动》(一),第31、112页。
③ 《上海新报》1869年12月18日。
④ 参阅拙作《关于继昌隆缫丝厂的若干史料及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载《学术研究》1962年第6期。
⑤ S.R.Broic Development,1840—1949,载D.H.Perkins编: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1975年版,第43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67页。
这里我们不妨先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方面作一点例证式的说明。
还是从陈启沅的缫丝厂开始谈起。陈启沅之所以在南洋动起办丝厂的念头,固然是由于他在海外看到先进的缫丝技术,然而设厂之所以有此可能,毫无疑问,是由于他同时考虑到生丝的销路。也就是说,继昌隆丝厂的创设,是和生丝的市场条件分不开的。但是,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有生丝市场的扩大然后才有丝厂的创设呢?具体到陈启沅的继昌隆,看来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正是在陈启沅蓄意办丝厂的时刻,中国生丝质量的下降,在国际生丝市场上,已经构成一个引入注目的严重问题。一向进口中国生丝的英、法丝织业资本家,就不止一次抱怨中国生丝缫制和包装的粗劣。他们的舆论机关警告说:“中国人必须严重地意识到中国生丝在欧洲的真正地位,并尽一切力量加以改进。”“除非在这两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他们的生丝就必须从我们的消费中排除出去。”①也就是说,在陈启沅蓄意创办丝厂的时候,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正处在竞争劣势的危机之中。相反,在广东新式丝厂出现以后,当中国手工制造的土丝从国际市场节节败退之时,机制厂丝的出口,却显示了长足的进展。70年代初批评中国出口生丝的外国报纸现在说道:“自从1884年以来,广东的厂丝已经逐渐排除困难,打开销路,目前在他们的出口中,已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②由此看来,究竟是生丝市场的扩大刺激了丝厂的创设,还是丝厂的创设,扩大了生丝的市场,未必能遽下定论。
————
① North China Herald(以下简称Herald),1873年5月3日,第386—387页; Shanghai Evening Courier,1874年4月29日。
② Herald.1888年5月26日.第59页。
应该及时指出:中国生丝的海外市场,即使在新式丝厂生产的厂丝出现以后,也并没有明显的扩大。一般说来,国外市场对正常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半殖民地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