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 社会态度及社会动机.pptVIP

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 社会态度及社会动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社会态度 态度形成 态度理论 态度转变 (一)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的这一票又非常关键。下面是关于这三位候选人的一些情况。 LL:1、相信巫医和占卜; 2、有两个情妇; 3、有多年的吸烟史; 4、有酗酒的嗜好。 QQ:1、两次被解雇的记录; 2、每天中午才起床; 3、读大学时吸鸦片; 4、每天要喝一公斤白兰地。 HH:1、曾是国家英雄; 2、素食主义者; 3、不吸烟; 4、年轻时没有犯过法。 (二)如果你知道有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了,两个眼睛瞎了,一个智能不足,而这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答案 候选人LL:富兰克林?罗斯福 候选人QQ:温斯顿?丘吉尔 候选人HH:亚道夫?希特勒 前面提到的那位怀孕的妇人,如果你的选择是建议那位妇女堕胎的话,那么你就杀了贝多芬。 态度形成 态度: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 认知成分: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基础; 情绪成分: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核心; 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 拉皮尔(R.T.Lapiere,1934)对种族歧视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研究。 现场研究:66旅馆 /1 184餐厅/0 问卷调查:128回/92%拒绝 作业 主题:偏见与歧视 要求: 1、1000字以上 2、内容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3、参考文献至少3篇 4、手写、打印均可,不会影响成绩,不接受电子版 5、下次课交 态度形成 态度的特性 一般特征: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具体性 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态度的内在特征 认知的复杂性 评价的单纯性 态度形成 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 (一)服从 (二)认同 (三)内化 个体态度的形成,从服从到认同,再到内化成为稳定性的心理倾向,不易改变。 歧视 态度理论 学习理论:态度的获得与其他习惯的形成没有差别。人们不仅了解了与各种态度对象有关的信息和事实,而且也学会了与这些事实相连的感受与价值观。 惩罚、强化、模仿 信息学习、情感迁移 态度理论 平衡理论:海德(Heider)1958年提出。 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不平衡向平衡过渡。 态度改变遵循最少付出原则。 P-O-X模型 态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Festinger)1957年提出。 前提假设:有一种趋于实现认知一致性的压力 决策后的认知失调(挑选商品、世界毁灭)、反态度行为、威胁、选择、不能变更的承诺、可预见的后果、对后果的责任、努力 态度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Bem1967年提出 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态度是什么,只是从我们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环境来推断自己的态度。 期望-效价理论: 人们总是采取达到好的结果的立场,而拒绝引起不良结果或最不可能达到良好结果的立场。 认知反应理论:人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会对外来信息产生认知反应。 态度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C.I.HovlandI.L.Janis)   传播者    传播的信息      接受者  专长性 可信性  单方-双方论据  (ed)/ 态度强度 动机意图             态度一致性/人格特征 吸引力 喜爱性    呈现顺序 相似性        与原有态度的差距 —————————————————————————— 环境:分心 态度改变 沟通者:可信度、专业性、可靠性(执法者、罪犯)、喜欢程度、参照群体、信息来源贬损(大选、法庭) 沟通过程:差距、论证的强弱、修辞性疑问、重复(倒U形曲线)、边缘信息和信息特征、信息歪曲、全盘拒绝 态度改变 说服对象:攻击性的唤醒、恐惧的唤醒、自我卷入、承诺、议题卷入、反应卷入、免疫、人格与可说服性 情境:立场预警、意图预警、分心、 社会心理学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王 恪 wangke@bipt.edu.cn P(张三) O(张三女友) X(电影) P P O O O O O P P P X X X X X 平衡 不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海德的P-O-X模式图 A、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不协调   改变态度 要求被试完成一项 很枯燥的任务 第一组 第二组 只付酬 $1 付酬 $20 问题:哪一组会报告更喜欢这项任务?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