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炼焦技术课件 备煤、配煤操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炼焦技术课件 备煤、配煤操作

由图可知: 当Vdaf30%时,M40随G值增高而增大;当G60时,M10随G值增高而降低。 焦炭质量预测方程: 四、配煤实验 配煤炼焦试验设备有2kg、45kg试验小焦炉及铁箱试验,4.5 kg膨胀压力炉和5kg化学产品产量率试验炉以及200kg试验炉。中国最常用的是200kg试验炉,此试验焦炉所做的配煤试验结果与生产焦炉比较接近,因此把此试验小焦炉作为配煤的半工业性试验。小焦炉的结构如下: 炉体用铝镁砖砌筑,焦炉的一侧炉墙可以移动,活动炉墙砌在一个平放在双轨上面的可移动小车上,墙上设有膨胀压力测定装置。200kg小焦炉为顶装焦炉,每个燃烧室有3个火道。附属设备有推焦车、熄焦车各一台,还有一台吊车提升装煤斗。 2、元素分析 (1)C、H 目前通用的测定煤中碳和氢含量的方法为燃烧法。 测定原理:将盛有煤样的瓷舟放入燃烧管中,通入氧气,在800oC的温度下,使煤样充分燃烧,使煤中的全部碳和氢生成CO2和H2O,并分别用CO2吸收剂(碱石棉或钠石灰)和吸水剂(氯化镁或氯化钙)吸收,根据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中的碳和氢是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主要元素,是判断煤燃料的质量时的重要指标。煤的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增加,氢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减小。 (2)N 测定原理:煤在沸腾的浓硫酸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煤中的碳和氢生成CO2和H2O,煤中的氮则转化为氨,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成为硫酸氢铵,如加入过量的烧碱,则铵盐转化为氢氧化铵,经蒸馏使氨分解,通过硼酸或硫酸溶液,分解出的氨被吸收,最后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求出氮的含量。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测定含氮量的方法为开氏法。 煤中的氮通常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含量约为0.8~1.8%。 (4)S 硫分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各种煤来说都属于有害杂质。硫在煤中有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形式存在。 常用的测定全硫的方法有标准法(也叫重量法或艾氏法)和快速法(燃烧法)。 艾氏法测定原理:将分析煤样和艾氏合剂(两份氧化镁和一份碳酸钠混合而成)混合后慢慢燃烧,使煤中的硫转化为溶于水的硫酸钠和硫酸镁,燃烧后用热水将所得盐类从熔融物中浸取出来,加入氯化钡溶液,使可溶性硫酸盐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过滤,烘干称其重量,即可算出煤中全硫含量。 燃烧法测定原理:煤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并在高温富氧气流中燃烧,使煤中的硫全部转化成SO2气体,用双氧水吸收生成硫酸,再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氢氧化钠用量来计算出硫的含量。 (5)O 三、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1、煤的热解过程 0~200oC 干燥预热 200~350oC 开始分解 350~400oC 生成胶质层 400~550oC 胶质层固化 550~650oC 半焦收缩 650~950oC 生成焦炭 湿煤 干煤 胶质体 半焦 焦炭 塑前阶段 塑中阶段 塑后阶段 胶质体: 黏结性煤在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因热解发生软化熔融 而形成的黏稠状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混合物称为胶质体。 胶质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的粘结性的好坏,其主要性质有: (1)温度间隔 温度间隔大,胶质体停留时间长,热稳定性好,有利于粘结。 (2)流动性 流动性好,有利于煤粒间的相互接触,有利于粘结。 (3)透气性 透气性差,气体不易析出,膨胀压力大,有利于粘结。 (4)膨胀性 膨胀性好,可使胶质体填充到惰性煤粒之间,有利于粘结。 2、煤的粘结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 力。它是煤干馏时所形成的胶质体显示的一种塑性。在烟煤中显 示软化熔融性质的煤叫粘结煤,不显示软化熔融性质的煤叫非粘 结煤。粘结性是评价炼焦煤的一项重要指标,炼焦煤中肥煤粘结 性最好。 3、煤的结焦性 煤的结焦性是指煤在工业条件下(或模拟工业条件下),生 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焦炭的能力。结焦性是评价炼焦煤的重 要指标,炼焦煤中焦煤的结焦性最好。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密切相关,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前提和条件,结焦性好的煤,粘结性一定好,粘结性好的煤,结焦性不一定好。 4、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及测定方法 (1)胶质层指数测定法 此法是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于1932年提出的,其中测量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是我国煤炭分类和评价炼焦用煤及配煤炼焦的重要指标。 测定方法:在工业条件下,将100g重的煤样装入特制的钢杯中,用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