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城市模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持续性城市模式

可持续性城市的三种模式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 诸大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 可持续性城市的三种模式 紧凑空间模式:功能混合和易于步行的城市 脱钩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环境脱钩的城市 三个支柱模式:3E和谐或者三生协调的城市 可持续性城市的三种模式 1.模式1: 空间集约的紧凑城市 单个城市的紧凑化:多功能性 大都市区的紧凑化:郊区组团 大都市圈的紧凑化:城市联系 大都市带的紧凑化:东部城市 中国城市增长的自然约束 大都市圈对美国发展的贡献(1999) 1.2上海大都市区发展的三种情景 北京扩张如同一张无边薄饼 北京仅有八百万城市人口,但目前却占有超过1370平方公里(529平方英里)的市区和城郊土地 北京已拥有五条中心相同的环形公路,但现在第六条高速环形公路正在建造 相比之下,纽约同样有八百万人口,但它的五个自治区仅覆盖了800平方公里 (309 平方英里) 北京市区的扩展及其交通地图 上海的土地面积、建设土地、承载人口2100万 1.3从蔓延型城市到新型城市化 昨日的自行车王国 中心城区土地高度利用与BRT 追求可持续的交通体系 上海交通政策的差异 2.模式2: 减物质化的循环城市 判断城市环境压力的生态足迹 在发展的同时降低环境压力 社会经济福利提高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及资源生产力的关键是: 提高经济产出 降低资源投入 部分生态效率指标 投入:资源利用率指标,例如: 单位能源生产的GDP 单位土地生产的GDP 单位水产生的GDP 单位原料耗用产生的GDP 产出:环境效益指标,例如: 单位污染物排放产生的GDP 3.模式3:三个支柱的宜居城市 面向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性城市 4.参考书目 文章 UN-HABITAT,2004,Dialogue on urban sustainability. Barcelona: World Urban Forum,13-17 September UN-HABITAT,2002,Principles of good urban governance. Website: William E.Rees,1995,Achieving sustainability:reform or transformation?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Vol9, No4, pp343-361 Bill Hopwood,2001,Sustainable cities:phrases or practice? 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making cities livable conference 书籍 Gwendolyn Hallsmith, 2003,The key to sustainable cities. Canada: New Society Bob Evans et al.2005,Governing sustainable cities. London: Earthscan Peter P.Rogers, Kazi F.Jalal et al. 2005,An 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ila: Island W.M.Adams, 2001,Green development.New York: Routledge Herman Daly,1996,Beyond growth.Boston: Beacon Press 网站 .uk 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geographyAndEnvironment/CEPG/ 上海案例 上海市政府,1999,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市政府,2002,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市政府,2005,上海循环经济白皮书.出版中. 诸大建,2003,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经济:“均衡、活力、持续”的经济繁荣 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的人和谐共处 资源:“复合、循环、高效”的资源利用 环境:以低“生态足迹”实现环境可持续 ECONOMY ENV’T SOCIETY 当前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增长 时间 物质资本快速增长 人力资本缓慢增长 自然资本逐渐枯竭 * * 环境 发展 (﹢, ﹢) (﹢,﹣) (﹣,﹣) (﹣,﹢) 现代化 人均预期寿命 人均GDP 人均消耗(二氧化碳) 三生城市 工业化 人均GDP 人均消耗 脱钩城市 城市化 人均用地 紧凑城市 意义 社会 经济 环境 模式 黄土高原64万km2 岩溶地区90万km2 干旱半干旱区占52% 青藏高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