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收入增长及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影响
收入增长及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影响[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对贫困的分解,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选取《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城市住户分组数据,深入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因素对中国1991-2009年间城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城市绝对贫困率下降起决定性作用,但收入分配恶化对城市相对贫困率上升有显著影响。(2)收入水平越高,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强,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弱,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小。因此,我国今后的城市减贫,应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为重点。
[关键词]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城市贫困
基金项目:本文系“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高云虹(1973―),女,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兰州,730020),教授。研究方向: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刘 强(1983―),男,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兰州,730020)。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欠发达地区开发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始终位于世界前列,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7年的1478万,年均下降率为9?3%。①无疑,快速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成功的城市减贫也具有决定性作用。[1][2](185-186)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却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仅城市低保对象就高达2347?7万人。②这种现象与已有研究结论恰好相反,究其原因,相关研究也指出,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对城市减贫的作用,[3][4][5][6][7][8]高度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倾向于损害整体经济的增长,可能致使穷人陷入所谓的“贫困陷阱”。[9](259-287)[10](283-300)其他相关研究表明,若想进一步实现明显的城市减贫效果,必须使增长与分配之间保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抑制的关系,[11]同时,在政策选择上也应以收入效应与分配效应之和最大化作为标准。[12]换言之,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收入分配是否平等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将决定下一阶段的减贫工作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城市绝对和相对贫困标准进行界定,并将贫困的变动分解为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第三部分采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城市住户分组数据,在POVCAL软件下测算出了相应的FGT指数和贫困偏弹性指数,分析我国城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变动情况,并进一步解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的影响;第四部分是简短的结论与对策
二、城市贫困标准及贫困分解
(一)城市贫困标准
当前,我国仍然缺乏一个科学统一的城市贫困标准。[13]在已有的城市贫困研究中,相关文献所采用的贫困线也各不相同。如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城市贫困线为1875元,中国城市贫困研究课题组(2001)则把基本生活保障线看作城市贫困线,并据此推算出2000年的城市贫困线为2310元,这一结果大致相当于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美元”贫困标准的两倍多。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住户的生活状况,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每人每天2美元”的贫困线作为城市的绝对贫困标准。相对贫困标准则运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收入比例法,同时考虑最高收入组对平均收入的影响,确定为各年份中位收入的50%
(二)贫困分解与贫困偏弹性
一般而言,可将贫困的变动分解为收入效应和分配效应。所谓贫困变动的收入效应即指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促进作用,亦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贫困发生率将减少;贫困变动的分配效应则是指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抑制作用,亦即随着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上升,贫困发生率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本文还采用贫困偏弹性来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影响的动态特征。其中,贫困的收入增长偏弹性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收入分配保持不变时,收入水平每上升1%所引起贫困指数下降的百分比;贫困的收入分配偏弹性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收入水平保持不变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每上升1%所引起的贫困指数上升的百分比。城市的贫困人口能否切实有效地减少,取决于两种偏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分配不平等程度上升过大,那么,收入增长对城市减贫的正向作用可能被弱化,甚至导致贫困增加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对于城市贫困的度量使用具有可分可加性的FGT贫困指数,③其具体形式如下:[14](761-766)
πα=1n∑qi=1z-yizα
其中,π代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文化产业生存状态及成长潜力.doc
-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化发展战略依据探究.doc
- 我国无效婚姻法律效力相关问题及完善.doc
- 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培养对策探究.doc
- 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制度分析.doc
- 我国城市化水平及商品住宅价格关系实证探究.doc
- 我国普通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不足及改进策略.doc
-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我国梅毒治疗及梅毒耐药现况.doc
- 我国棉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doc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最新.docx
- 推荐个人简单借款的合同7篇.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1061_21063_AstroMaster-AZ_Telescope_手册说明书指南_Web.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