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品牌进化路径
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品牌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计划经济时代,市场几乎不存在竞争,品牌缺乏生存的土壤。1979年改革开放后,国外品牌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抢占中国市场,最初本土企业尚未对品牌的价值有清楚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启动,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本土品牌真正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20余年间,大致可以把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和品牌国际化阶段。
品牌启蒙阶段
20世纪80年代前后,对本土企业来说,品牌还是一个新鲜词汇,品牌意识十分淡薄,主要表现在:
被外资兼并。1980年5月,我国诞生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此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源源不断。大量中方本土品牌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入股,结果合资后或推广不力或被“打入冷宫”,渐渐被市场遗忘。
OEM生产。这已时期中国许多企业都热衷于开展“三来”业务,通过为外资品牌进行贴牌生产(OEM)来某的生存,只能获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
自创品牌阶段
经过市场竞争的锤炼,在于外资品牌竞争中频频失利的不图企业越来越感觉到品牌的威力。企业普遍认识到,只有创出自己的品牌,才能与强大的外资竞争对手相抗衡。由此,中国大地掀起一股争创名牌的热潮。
CIS热。1991年,广州太阳神公司率先探索以专业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各地CIS热随即风起云涌,今日、康佳、新飞等企业相继导入CIS,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各类品牌活动兴起。1991年,中国举办第一届由消费者投票决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评比活动,选出14个全国驰名商标。1992年,国内贸易部、国家经贸委、电子工业部等机构联合举办“全国畅销国产商品展销会”,评选“金桥奖”,此后每年一次。1993年,北京创立了《中国名牌》杂志,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品牌问题的专业杂志。1994年9月,中华商标协会成立,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地方性商标协会。1994年11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名牌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通过了推动名牌发展战略的“成都宣言”。从1995年起,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开始发布最有价值品牌年度研究报告,至今已有7个年头(指2001年)。
各地政府提出品牌战略和名牌工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山东、四川、吉林、山西、北京、上海等地方分别制定并实施了名牌战略。
老字号品牌再造。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品碑甚佳,然而由于经营手法陈旧、管理落后,这些老字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曾一度黯然失色。20世纪90年代后,老字号经营者们转变观念,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再造老字号,重现昔日风采。例如“全聚德”运用丰富的营销管理策略塑造了一个强势的现代餐饮服务品牌。
品牌竞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土品牌”、“洋品牌”随处可见,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加剧,先后爆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服务战。很多企业都明白,惟有建立和维护一个强大的品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品牌之战中存在大量的误区。
“标王”之争。自1995年起,中央电台开始在黄金广告时间实行公开招标。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等分别成为几代“标王”,并均在钟表当年产生巨大效益。今天回望“标王”时代,昔日“标王”已纷纷落马,其起落沉浮值得反思回味。但当时品牌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企业对品牌投入的热忱仍令人叹服。
服务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单靠价格、广告、促销、质量已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只有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才能使品牌在竞争中制胜。因此,许多企业纷纷将重心转移向服务,如海尔的“星级服务”、荣事达的“红地毯服务”等等。
品牌国际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一批优秀的本土品牌纷纷启动全球化战略,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他们在海外设立研发、生产、经营机构,招募国际性人才,立志于成为全球品牌。经过几年努力,海尔等品牌已在国际市场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声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