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春仍在——试析俞樾“篆求”书法的耳法与特色.pdfVIP

花落春仍在——试析俞樾“篆求”书法的耳法与特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落春仍在——试析俞樾“篆求”书法的耳法与特色.pdf

俞樾生于道光元年(1821),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0字荫 大多是通才,书法也一定是其中的课业之一。我们通过对照二人的 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三十年进士,改翰林 书法作品,也能看到作品中透出相似的风神,特别表现在隶书上, 院庶吉土。咸丰二年,散馆授编修,1855年八月出任河南学政,两 用笔简练,体态端庄,得浑厚之象,是二人书法的共同特点。在俞樾 年后被劾罢职,辞官后侨居苏州。此后,因“东南遭赭寇之乱”,颠沛 的文集中,没有明确谈及师法阮元的记载,阮元的书法对俞樾也仅 流离于德清、上虞、上海、北京等地约十年,直到同治四年俞樾与李 是影响而已,不存在明显的师承关系。 鸿章在金陵相识,才应李鸿章之邀出任苏州紫阳书院山长,同治六 俞樾实则是向汉碑、向古人取法的。乾嘉时期,朴学大兴于世, 年又转赴杭州“诂经精舍”,从此足迹不出江浙,在此讲学达三十余 研究鉴赏并取法汉碑隶书已经蔚然成风。作为经学大师,俞樾因受 年之久。俞樾一生与曾国藩倾心交纳,因其“自幼不习惯小楷”,而 时代风气的影响,也非常注重书法的依据,对当时一些汉碑、唐碑 能 中进士,保和殿覆试获在第一”,就是因为曾国藩的提携,“追念 进行了考释,还见到了大量的石刻拓本和古人墨迹,这些碑刻、墨 微名,所以每饭不敢忘也”。俞樾“笃天性,尚廉直”,即有“六句泛 迹对其书法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俞樾在文集中 宅”的逍遥,又有对儿女的严格教诲和对故去的姚夫人的深情眷 曾两次提到唐代的《往生碑》,评其“碑文完好,字体朴茂,亦希构之 恋,是一位颇具性情的文人士子。光绪二十八年,官复原职,四年后 物,……人至越中,拓数本以归也”。《三老讳字碑》对其书风的影响 卒于德清临平,年八十六岁。 更大,“此碑点画浑朴含蓄,波磔不显,字形方正从容,带有浓厚的 俞樾一生“专意著述,每竞一岁皆有写定一书刊行于世”。其书 篆书遗意”。拿俞樾的隶书与《三老讳宇忌日记》相比较,发现二者 法多以篆隶二书体名世,在《清史稿》和《浙江府县志辑》的记载中, 在大程度上相似之处,由此可知,俞樾从《三老讳宇忌日记》得到很 论及俞樾的书法时,都提到三个字:“江篆隶”。他在《春在堂随笔》 大的启发和受益。此外俞樾对《五凤二年刻石》、《唐碑残石》等诸碑 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江艮庭先生平生不作楷书,虽草草涉笔,非 均进行了考释和取法。 篆即隶也。一日书片纸付奴子,至药肆购药物,宇皆小篆,市人不 对于一些碑刻拓本,俞樾更是情有独钟,评《云麾将军碑》拓本 识;更以隶书往,亦不识。先生愠日:‘隶书本以便徒隶,若辈并徒隶 “笔画分明,乃知其之本”,评《黄牛庙碑》拓本“隶法奇逸”,雅可爱 不如邪。’余生平亦有先生之风,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0可见 玩”;对于《秦刻石》拓本的“笔墨黯淡,纸质糜烂,且粘连于书,不可 篆隶是俞樾檀长的书体。 取出”,更是小心翼翼,“乃影写其字而藏之”。⑩俞樾通过对这些碑 1、俞樾书“工篆隶”及其时代背景 刻及拓本的考释和辨伪,一方面显示了其学识的渊博,更重要的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其书法风格无不 映其崇古尚朴的取法倾向。在考释过程中,对一些碑刻拓本书法的 受其时代的熏染,俞樾亦不能例外,在碑学大兴的清代中后期,“工 赞赏和钟爱是显而易见的,自然而然会受即其影响和启示,从而形 篆隶”已成为俞樾书法的主要风貌。 成了其古朴端厚的书法气象。 进入清代中叶,随着金石书迹的发现日益增多,书家的审美视 3、轻技重神 不固时风 野也逐渐开阔,形成了崇碑的艺术倾向,书法随即进入了以碑派为 一 言蔽之,书法是文人雅玩的艺术,写的是心性,靠的是学养。 主流的时期。在碑派的发展中,书法理论家起到了先导作用,阮元、 技法属于表层的范畴,真正好的作品不仅仅拘泥于熟练的技法,还 包世臣、康有为先后举起了尊碑的大旗,引导了时代潮流。此时一 要靠深厚的学养来支撑。也只有透过表层技艺而根植于学问的书 些碑派书家也迅速崛起,他们先后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