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种群的特征》概要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种群的特征》概要1

《4.1 种群的特征 》 国华纪念中学 王雷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幼年白暨豚 × ×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农贸市场上的全部鲤鱼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单位,(有性生殖生物) 种群内个体交配(可交流基因),繁殖后代 回顾个体的稳态调节,引入种群和群落概念 × 4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的所有麋鹿 √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种群的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①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数量较少 20亩的小牧场某种马的种群密度? 该牧场中除虫菊的种群密度?1min。 对于这样数量众多的个体,一般采用估算法。今天介绍2种估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首先来学习样方法。请大家阅读P60的样方法介绍。 ②估算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1.设定样方的大小及数量 2.选取样方 3. 求每个样方的密度 4.求所有样方密度的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值 计数:框内 + 相邻的2边上 随机取样,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依据研究对象,设定适宜大小及数量的样方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 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除虫菊 样方 记数方法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N:假设的研究区域内的种群个体总数 M:第一次捕获并被标记数 n:第二次捕捉个体总数 m:第二次捕捉个体中被标记数 标志重捕法 整体的被标志概率 局部的标志概率 = 这个等式的生物学含义是什么呢? 请问左边M:N表示什么意思?右边m:n表示什么意思? 二者在何种情况下才能相等? 整体的被标识概率等于任何一个局部的标志概率,即被标志个体在整个种群中均匀分布。 学生讨论“两个均值如何才能相等”? 实际上前者是“第一次捕捉时”的全部个体的平均被标志概率,后者为“第二次捕捉时”的部分个体的平均被标志概率概率 这要求被标志个体能够均匀分散开,被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的被捕获几率相等,种群中无个体的死亡。 = m(重捕标志数) n(重捕总数) M(第1次标志数) N(种群数量) 1.标志物降低被标识个体的存活率? 标志物脱落? 标志物增加被标识个体的重捕概率? 2. 被标识个体释放、未逃离,重捕? 被标志个体释放、逃离后不久,重捕? 要保持被标识对象与其他个体的被捕获概率相同。 如果死亡,估计值比实际值大还是小? 第2次捕捉时部分个体的平均被标志概率 第1次捕捉时种群的 平均被标志概率 = 第2次捕捉时全部的 平均被标志概率 = = m(重捕标志数) n(重捕总数) 与真实值相比,大?或相等?小? 大 M(第1次标志数) N(种群数量) 大 小 小 大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总结适用范围 一般的植物种群; 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如跳蝻等 例1. 调查牛首山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例2.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 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N=(42×38)/12=133 ( 只 ) 种群密度 = 133 / 2 = 66.5 ( 只/hm2 ) 一段时间内出生个体数 开始时种群个体总数 出生率 = 一段时间死亡个体数 开始时种群个体总数 一段时间迁入个体数 开始时种群个体总数 一段时间迁出个体数 开始时种群个体总数 死亡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 = 种群密度反应的当下种群的情况,将来种群密度将如何变化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大熊猫将来的种群密度能否上升避免灭绝等。那些因素会影响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变化呢?(思考、提问)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幼年﹤老年 幼年≈老年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比例 幼年>老年 衰退型 增长型 稳定型 类型 个体数 内在影响 将来,有生殖能力、无死 将来,无生殖能力、无死 将来,无生殖能力、有死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性别比例:雌雄个体的比例(有性生殖生物) 1.性别比例能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