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课 外交关系突破20130916
第二课时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
1.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
2.欧共体和日本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
3.第三世界的崛起
4.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
5.国家领导人对世界形势的新判断: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二、外交关系的新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
原因:A.是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
B.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C.是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争取中间地带外交活动的结果
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2.中美关系正常化——70年代中国外交新突破的关键
原因:A.美国角度 :中国地位r 提高和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B.中国角度:受到苏联的压力和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过程: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意义:提高了两国战略地位;促成了中国第三次建交高峰;3.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A.两国民间交流加强
B.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C.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市场
意义:两国开始了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稳定亚太与世界和平。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尼克松以前美国对华政策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反共主义最终阻断了建立新的中美关系的道路。冷战前期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的内容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长期把“共产党中国”看成是必须加以鼓励和遏制的敌人,对国民党政权进行支持和援助以防止“共产主义的进一步蔓延”,另一方面要坚决遏止国民党“光复大陆”的企图,将其军事目标和活动严格限制在不至于打破西太平洋冷战格局的既有均衡和稳定状态的界限之内。美国实际上把“两个中国”作为其长期的、真正的对华、对台政策目标。1954—55年、1958年、1962年先后爆发了三次台湾海峡危机。美国处理的方式都是一方面以武力对台湾进行防御台湾,确保台湾的“安全”,同时尽力避免和中国的全面战争,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企图也进行坚决的压制。实际上中美之间处于一种比美苏关系更敌对的冷战状态之中。; 1969年7月,尼克松在关岛对记者做了一次非正式的谈话,说美国“必须避免采取那样一种政策,它使亚洲国家如此地依赖我们,以至于我们被拖进我们正在越南碰到的那种冲突中去。”在对亚洲盟国的关系方面,他强调了两点:“一,我们一定要遵守条约义务,……,二,就内部安全问题而言,在军事防务方面,除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威胁以外,美国要鼓励而且有权利期待,这个问题将越来越多地由亚洲国家自己来处理,而且这样做的责任也由他们来承担。”这就是“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尼克松在竞选中许诺要结束越战,上任后他和基辛格采取的办法是通过逐步的“越南化”退出战争。但是他追求的是体面的撤退,还想尽力为南越的生存创造条件,所以又数次重新扩大战争。他在越南遇到的麻烦使与中国和解变得更为紧迫。 ;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1972年2月21—28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经过各种层次的谈判,双方于28日达成《上海公报》。《上海公报》也是外交史上的杰作,它超出一般的外交惯例,对双方的原则分歧进行了坦率的表述。对台湾问题,美国方面则作了如下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意义。他重申它对又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系。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才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这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对于双方的战略共同点即对抗苏联,双方以含蓄巧妙的方式作了表达:“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尼克松访华; 通过与中国的和解,美国使其对外政策特别是对苏政策建立在新的均衡的基础上,美国是最大的赢家。因为这实现了基辛格所期望的态势,美国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要比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好,在大三角中,不论实力,仅此就足以使美国处于最有利、最有回旋余地的位置。中国则通过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安全环境和发展环境,结束了和西方的隔绝,为日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联系方面的条件。而苏联的压力则大大增加了。
尼克松访华后, 1973年2月基辛格访华时,毛泽东在对中美关系的评价中用了“友好”一词,他还提出针对苏联的“一条线”的战略构想。但此后中美在建交的道路上遇到不少麻烦。首先是水门事件,尼克松丧失了在其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