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全部课件)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我们应如何认识教学过程? 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 方面来认识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 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所构成;2、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 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3、教学过程是使学 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 殊形式。因为:1、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经验,即人类千百 年来所积累起来的确定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的;2、学生的认 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的巩 固和实践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它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 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教学过程的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三)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根据课程任务) 1.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共同的、必修的 2.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3.研究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培养研究能力 与创新精神。 三者关系: 1.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是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基础 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是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基础 拓展性、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对基础性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增 益促效的作用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长期以来,国家统一课程设置,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 教材,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弹性,以后逐渐放权。 一、国家课程:一级课程 二、地方课程:二级课程 三、学校课程 三、影响课程制定的因素 科学知识的进步。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课程的重要源泉。课程内容总是从人类积累的知识总和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体现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精华。 儿童的身心发展。课程是要学生掌握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所以就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年龄特点等等,都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 课程理论 社会需求(此中社会指: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决定课程发展的方向。社会对课程的需求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 一、课程编制及三个层次 第二节 课程编制(课程设计) 课程编制(课程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工作的依据。 A、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应具备的特点:1、强制性(制定依 ‘义法’、 是实施义法的具体保障);2、普遍性(适应性广);3、基础性 (为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和和谐发展打下基础—课门类齐全、比例 恰当) B、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指导思想(三面向、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周安排、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方法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科的设置必须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2、各学科安排的顺序和时数要合理; 3、要注意各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衔接性; 4、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 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 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是选择具 体教材和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 构成(内容)1、说明部分:本学科开设的意义、目的、任务、 指导思想、选编教材的原则及教学法的建议。2、正文部分:系 统章节及要点和时数,并附有练习、实习、实验、参观等等,有 的还列出参考书、学生课外读物及教学仪器、教具等方面的提示。 意义:它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统一要求的体现;是编写教科书的直 接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统一教学要求,保 证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 A、教科书的构成:目录、课文(主体)、图表、注释、附录和 作业。 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材通常被称为教科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 B、教科书的作用:1、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掌握知识、预习、 复习、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