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2010年11月吉华平.ppt

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2010年11月吉华平.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2010年11月吉华平

二、中国艾滋病发展及流行特点 ◆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 Young People as a Percent of New HIV Infections, 2007 ◎ 吸毒 ◎ 危险性行为 异性性行为        同性性行为 ◎ 人口流动 ◎ 采供血 ◎ 性病 ◎ 其他 危险性行为 异性 ◎ 性乱行为持续增多 ◎ 性乱人群规模大,涉及人群广 ◎ 卖淫妇女多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经济地位低、文化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差、艾滋病知识欠缺、安全套使用率低下。 ◎ 卖淫妇女中HIV感染率持续增加 ◎ 卖淫妇女中其他性病感染率高 男-男性接触 ◎ 中国男性同性恋人群大约1018万-2545万人。 ◎ 2001年张北川的调查报告,中国大陆男男性接触者累计男性性伴侣的中位数为10人,近一年内77%曾发生肛交行为。55%曾在男同性恋聚集场所与偶遇性伴性交。62%在男男性交时使用过避孕套. 人口流动 ◎ 规模庞大 ◎ 性活跃人群 ◎ 远离家庭 ◎ 性病感染率增加 ◎ 健康教育难实施 采供血 ◎ 主要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 感染人群主要为华中地区农民 ◎ 地理分布较为集中 ◎ 目前母婴传播主要集中在该人群中 ◎ 感染率严重地区平均为10-20%,最高达60% ◎ 急需治疗措施 加速HIV流行的社会因素 ◎ 人口流动 ◎ 人群HIV/AIDS相关知识缺乏 ◎ 感染性病人群庞大 ◎ 社会因素造成的耻辱与歧视   日常生活事件不会导致HIV传播 ◎握手 ◎咳嗽或打喷嚏 ◎昆虫叮咬 ◎一般的身体接触、拥抱或礼节性接吻饮水或食物,共用茶具、餐具 ◎共用卫生设施、游泳池 ◎工作场所或学校的接触 ◎共用电话 成功预防控制艾滋病要素 ◎科学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 ◎有效而合乎伦理的政策 ◎群众的正确认识和行动 宋鹏飞何罪之有? 1998年2月6日16岁的男孩住进临汾第二医院动小手术。2月18日术前医生W建议让血头H输新鲜血300毫升给宋,手术中又让H输1050毫升。几天后,宋转院到北京304医院。医院告知宋的父亲,宋已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1998年10月临汾市医疗事故鉴定为三级医疗事故。家属不服。卫生部进行了干预,令山西省卫生局解决宋的医疗费用,不予理会。由预防医学科学院垫付。 案例 某市一家医院对所有要做手术的人做艾滋病检查。发现病人是艾滋病病毒阳性,就不做手术,将病人送至传染病院,理由:(1)他们没有对艾滋病病毒阳性病人开刀的经验;(2)按卫生部规定,凡艾滋病病人送传染病院。传染病院也不愿意收,因为他们外科不行。 另一城市医院做胃镜检查前先检测艾滋病,如为阳性,即不给病人做胃镜。理由:怕做了胃镜,传染给别人。 医生有没有治疗艾滋病 病人的义务? 有没有拒绝治疗的权利。 答:没有。理由: 当一个人进入医学专业时就意味着承诺治疗向他求助的病人; 拒绝治疗艾滋病病人对病人及其家属、对强化对病人的歧视、对愿意治疗的其他医生、对社会对付艾滋病挑战引致严重负面后果。 拒绝的理由不能成立:风险大。 立法惩罚故意传播艾滋病 2001年全国人大期间广东某代表建议成立集中关押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许多代表呼吁修改刑法,严厉惩罚故意传播艾滋病者。有的城市禁止艾滋病感染者结婚、进入游泳池或公共浴室。 故意传播是极少数,即使“故意”也是对社会不公正的怨恨。 “故意”具有主观性,举证“故意”传播艾滋病要比举证故意杀人罪困难得多。 向公众传递了一个极端错误的信号: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是控制、限制、惩罚这些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结果:  (1)导致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侮辱和歧视,他们会转入地下,得不到有关艾滋病的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不能改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  (2)公众也会错误地认为传播艾滋病的责任在“他们”,将他们限制起来,就万事大吉,大众无须改变不安全行为。 对于极少数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人,无须专门立法加以处置,可根据已有的法律处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罪。 “多数”与“少数” 是否同意下列意见: 为了遏制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保护多数人的健康,必须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和权利。因此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以及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限制、管制、隔离是必要的。 问题:(1)牺牲少数能保护多数吗? (2)应该不应该牺牲少数? 保护公众健康与保障个人权利都是我们的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不得将病人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