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民族民俗(汉族).pptVIP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民族民俗(汉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民族民俗(汉族)

中 国 民族民俗 ;第一节 民族民俗概况;2、广义的民族: 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2、民俗的类型: 经济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二、中国民族概况;(二)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除汉、回族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汉语不仅是人口最多的汉族的共同语言,回族及大部分满族和畲族也使用汉语。由于各民族之间自古以来迁徙频繁,交错杂居,经济文化及语言上不断交流,所以各民族之间利用汉语作为共同语言的情况与日俱增。;裳鼠坊汉液价经确计氓佐呜谚腥违眩位跑玖强冯洛荷掸迹搀岔恒桅鄙民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民族民俗(汉族)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民族民俗(汉族);第二节 汉 族;(二)汉族的语言 我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它们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三)汉族的宗教 道教是汉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汉代以 后,佛教传人,一部分人开始信仰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又陆续传人中国,一些人开始分别信仰这些宗教。 几千年来,汉族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孟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的宗教信仰和理念产生着深刻影响。;二、汉族民俗;元宵节; 关于年的传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住在老婆婆家。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门神的传说 :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的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秦叔宝。;过年的程序;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扫房,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老北京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 祭灶,灶神,俗称灶王爷。据《淮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认为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他送行时,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意为塞满口,使上天不得多言也,或贴上一副对联,要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祭灶是旧历年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 年肆,从头年的腊月十五日起,街上便普遍进入春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