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_张建功.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后的姿势_张建功

(一)视频导入,激疑引趣 (二) 细读句子,分层品悟 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板书设计 * * * * 苏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最后的姿势》 青州市高柳镇阳河小学 张建功 目录 退出 2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目录 退出 2、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查找资料等语文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还需要提高。 目录 退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生死攸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目录 退出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恪尽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 目录 退出 四、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及图片展示汶川地震造成的危害与谭千秋的英雄事迹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身临其境。    目录 退出 五、教学策略: 1.朗读贯穿法。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理解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2.品词析句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目录 退出 六、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激疑引趣 细读句子,分层品悟 知识拓展,升华情感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图片。(出示课件1)   目录 退出 [设计意图]: 让学生猜测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1)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 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句子,交流。(出示课件2地震图片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 目录 退出 (2)感知言行:恪尽职守,大爱无疆 (出示课件3)让各小组学生自由读2-7自然段,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想讨论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 [设计意图:] 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 (3)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让各小组再读课文,找出并讨论下面内容: 1.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 2.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13日22点十二分,当人们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被楼板砸的 下去, ,身下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