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演讲稿 发言稿 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朱彦夫先进事迹材料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报道,一位重残的战斗英雄,是如何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时代的楷模,村支书的好榜样?让我们再次重温沂源县朱彦夫的传奇经历,共同感受这位特等伤残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奋斗不止的人生。朱彦夫,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如今已是81岁高龄的朱彦夫,依然在用顽强的意志拓展生命的极限。1956年,朱彦夫拖着重残之躯,回到生养他的张家泉村,经过一年多无数次的摔打磨练,朱彦夫终于重新站了起来。朱彦夫安假腿:“铁的(假肢),够17斤,学了好几个月吧。”随后,朱彦夫被乡亲们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首先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办夜校,晚上和乡亲们一起扫盲识字。白天,他又拖着沉重的假肢,带领大伙儿整山治水、填沟造田、打井挖渠。朱彦夫:“四种走法,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朱彦夫的大女儿朱向华:“走的路稍微多一点就磨破了,磨破了以后他就血肉模糊。”经过几个冬天的努力,张家泉村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了150亩良田,挖出了6口水井,修起了1500米水渠,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张家泉村村民徐圣中:“几辈子了,这个庄里又没有水,一听说有了水,都哄一下围过来看,那觉得乐的!”朱彦夫:“让广大群众能吃得上、穿得上,能过上温饱的日子,这也是我对广大群众的一种报答吧,有一种感恩的想法。”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张家泉村在当地十几个乡村里第一个用上了电,第一个种上果树花椒让农民增加了收入。直到现在,当年种下的果树,仍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村民:“你说这种共产党员,大家伙那是很佩服的了。”担任村支书25年,朱彦夫不仅没从村里领过一分钱报酬,还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抚恤金用在发展乡村事业和帮助困难群众上。张家泉村村民张吉才:“1977年左右,我的小孩有病,当时在医院里没钱治疗,有性命之忧了,老朱听说以后,给我送去20块钱。”村民蔡光生:“那时20块钱了不得啊,地瓜干子四、五分钱一斤,他对待只要是有病的、困难户,那照顾得真周到啊。”卸下村支书的重担后,朱彦夫牢记战友们的嘱托,以顽强的毅力,用了近十年时间,先后写下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作了上千场革命传统报告。朱彦夫:“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部队军人学习朱彦夫演讲稿我叫***,是***。朱彦夫当兵时就在我们一营。作为教导员,传承老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满怀崇敬,我一次次走近朱彦夫,仰望这座精神高地,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残躯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他的革命理想就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最高追求。从老英雄珍藏的三枚军功章,我读懂了革命战士铁心向党的赤胆忠诚朱彦夫家里有一样东西,他视若珍宝,那是他在战场荣获的3枚军功章。在他看来,军功章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奖赏,它像一面镜子,照射出革命战士对党忠诚的深度和纯度。朱彦夫10岁那年,父亲被侵华日军活活打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我要当兵!我要报仇!1947年,年仅14岁的朱彦夫参军入伍。在革命军队里,这个苦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平等和温暖:他忘不了,生病时战友们悉心的照料;他忘不了,老兵把口粮省下来让自己吃饱;他更忘不了,班长用血肉之躯为自己挡住子弹。他打心眼里想成为党的人。战场上,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攻打开封,朱彦夫第一个报名参加突击队,打开进攻通道;渡江战役,朱彦夫和全班战友俘虏了敌人一个营,立了集体大功;解放上海,朱彦夫1个人炸毁了3座碉堡,荣立战功,火线入党。站在党旗下,16岁的朱彦夫紧握右拳眼含热泪,发誓要永远听党话、一生跟党走。朱彦夫一辈子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浴血战场,纵使献出四肢和左眼,也无怨无悔;替党分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从老英雄用残臂敬的军礼,我领悟到了革命战士使命如山的历史担当在我们营荣誉室,记载着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朱彦夫所在二连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拿下二五高地,3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来不及休整,他们就接到命令:死守高地。炮弹像雨点般砸在高地上。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二连既没有后勤补给,也没有弹药补充,渴了抓一把雪含在嘴里,饿了只能掏军被里的棉絮充饥。人在阵地在!朱彦夫和战友们舍生忘死,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