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概要1

* * 单元八:国际关系专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16-20C)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20C40-50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60-70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80年代末90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90年代初-至今) 23 课程标准: 3.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 2.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准确理解雅尔塔体系; 白宫 克里姆林宫 一.从盟国到对手 1.时代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确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是唯一与之抗衡的大国; ③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 占世界的74.5% 黄金 1.72亿吨(1939-45) 14.6亿吨(1939-45) 石油 0.93亿吨(1939-45) 5.11亿吨(1939-45) 钢产量 驻扎西起易北河东至三八线 亚非欧近500个 军事基地 1949年爆炸原子弹 1945年爆炸原子弹 核武器 无(1958年才有) 30艘(1945.8) 航母 1943-45年均产4万架 1941-45产19.2万架 飞机 1140万(1945年) 1217.5万(1945年) 兵力 苏联 美国 项目 直接原因: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重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根本原因: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雅尔塔体系确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是唯一与之抗衡的大国; ③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 直接原因: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重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根本原因: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从盟国到对手 1.时代背景: “铁幕”演说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工情局成立 莫洛托夫计划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卢布 美元 探究: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联系? ①联系: ②区别: 后者是对前者的大规模运用和发展,二者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互有特色。 前者:表现为赤裸裸反共反苏的政治宣言; 后者:则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控制西欧,继而遏制苏联。 二.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 1.欧洲: 2.亚洲: 3.美洲: 分裂德国(柏林危机)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美越战争:1961-1973年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190 0 75 300 苏联 600 144 294 1000 美国 远程轰炸机 潜射导弹 洲际导弹 核弹头 国家 1962年美苏核力量对比简表 升级“核战” 局部“热战” 全面“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作用和影响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①两极格局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 1.积极: 2.消极: ①打上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导致战后美苏的霸权主义; ②私分疆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局部长期紧张动荡。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