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课程0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鸟核苷酸(Guanylylic acid )调节蛋白联结受体( 简称G蛋白偶联受体) 根据信号转导机制,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两类即:G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 -R β-R M-R N-R 离子通道型受体 ACh与M1或M3受体结合 G蛋白(Gq/11) 激活 磷脂酶C(PLC)激活 磷脂酰肌 醇酯分解 三磷酸肌醇(IP3) 内质网贮存的Ca2+释放 胞浆内Ca2+浓度升高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M1,M3 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制 M1/M3 Stimulate Phospholipase C Gp (DAG) ACh与心脏M2受体结合 G蛋白(Gi/Go)激活 钾通道激活 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AC) 抑制L-型钙通道 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心肌收缩减弱、 房室结传导减慢 cAMP水平下降 心脏起搏电流减弱, 自律性下降 M2 胆碱受体的激动效应 M2 Receptor Regulation of K+/Ca2+ Channels enhancement of potassium conductance through Gp- resulting in hyperpolarization prevent Ca 2+ influx ?1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G蛋白(Gp)激活 磷脂酶C(PLC)激活 聚磷酸肌醇水解 二脂酰甘油(DAG) 三磷酸肌醇(IP3) + 蛋白激酶C(PKC)激活 内质网贮存的Ca2+释放 底物蛋白磷酸化 胞浆内Ca2+浓度升高 产生各种效应 产生各种效应 ?受体激动药与?1受体结合 ?受体激动药与?1,?2 或?3受体结合 激动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L-型钙通道 腺苷酸环化酶(AC)激活 肌肉收缩增强 cAMP水平升高 底物蛋白磷酸化,产生各种效应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激活 ?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 *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Drugs Affecting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第五章 主讲:蔡际群 第一节 概述 1. 解剖学分类: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运动神经 1) 植物神经 (自主神经) 节前交感神经 起源 T1-L3 Spinal Cord 节前副交感神经 起源 Brainstem S2-S4 Spinal Cord 节后交感神经: 起源 交感链 腹腔内神经节 节后副交感神经: 起源 脑神经节 如睫状神经节 Ciliary等 效应器神经节 2) 肾上腺素能神经(adrenergic nerve) 2.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1)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Somatic Motor Sympathetic Para- sympathetic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心血管、平滑肌器官等 心脏、平滑肌器官、腺体等 ACh ACh ACh/DA NA ACh 胆碱能神经包括: 1)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分泌神经、骨骼肌血管舒张 神经 3)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运动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 1869外源性muscarine可以模拟电刺激迷走神经的效应,atropine可以对抗电刺激和muscarine的作用。 1905年(Longley)nicotine和curare在N-M起作用。 1904年TR Elliott adrenaline是交感神经的化学传递物。 1907年Dixon尝试刺激狗迷走神经释放物可抑制另一狗心脏,但失败。 1921年德国的Loewi 利用并联灌流蛙心证明刺激迷走神经释放出抑制另一心脏的物质(1903年设想,半夜做梦醒后忘,第二夜重复梦,凌晨3点实验成功)。 1930年代Dale 发现Ach在N-M和神经节是传递物质。 1946年Von Euler 证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是NA而不是Adr. 1921 德国科学家 Loewi 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连接: ① 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Sinapse) ②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称接点(Junction),也可称突触(Si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