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苎麻(各论)
章 节 麻类作物(理论课4学时)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苎麻的生育阶段,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肥水管理技术。苎麻繁殖与收获技术,红麻收获与沤麻技术。
难点:苎麻的繁殖技术与冬季培管的原因与技术。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授课提纲
第一节 麻类作物概述
1.1麻类作物的定义及分类
1.1.1 韧皮纤维作物
1.1.2 叶纤维作物
1.2 麻类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纺织、造纸、绳索、编织、药用、观赏、其他
1.3麻类生产概况
1.3.1世界生产情况
1.3.2中国生产情况
1.苎麻(Boehmeria nivea)
2.黄麻(圆果种Corchorus capsularis,长果种Corchorus olitorius)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3.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河南,安徽、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省栽培面积较大。
4.亚麻(Linum ushatislmum),纤维用亚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2省。
5.大麻(Canonabis sativa):主要分布安徽、山东、河南等地。
6.青麻(Abutilam avicennae)。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华北的沿河低洼水涝地区。
7.罗布麻(小花种Apocynum Lancifolium Rus,大花种Ipocynum hendorsanii Woodson)。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青海、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
8.龙舌兰麻(Agavaceae):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自治区)。
9.蕉麻(Musa textiles Nees):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等省。
第二节 苎麻的生物学特性
2.1苎麻的形态特征
1.根系 地下部分,俗称麻蔸,由根和地下茎组成。根系分萝布根、支根和细根。根群大部分分布在地表下30~50cm以内的耕作层中。
2.地下茎 为根状茎,俗称种根。分为跑马根、龙头根、扁担根。
3.地上茎 丛生,圆柱形直立。高度一般为1.5~2m,茎离地表30cm处的直径,一般为0.6~1.5cm。每茎上有节30~60个。
4.叶 单叶互生,卵圆形,色绿,背面密生银白色茸毛;托叶两片狭长尖细,绿色,淡红或紫红。
5.花 花单性,雌雄同株异位。雄花序生在茎的中下部,雌花序生在梢部。
6.果实和种子 瘦果,内含1粒种子。果实或种子深褐色。
2.2 苎麻的生育时期
1. 宿根时期 新麻栽植后的头一二年为幼龄期。第三年起进入壮龄期。
2. 生育周期 长江流域的苎麻一般每年收获3次,头麻需要85~90天,二麻需50~60天,三麻则为75~85天。
3. 生育时期 一年中每季麻地上茎生长可分为三个时期。苗期、旺长期、纤维成熟期。
2.3 苎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温度 早春当气温上升到9℃以上时,地下茎上的芽便开始萌发出土,生长最适温度15~30℃,韧皮纤维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32℃。
2.光 喜光作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苎麻出苗早,地上茎多,茎秆粗壮,纤维发育好,麻皮厚,工艺成熟早,出麻率高,产量高。阳光不足产量低,但纤维较细软。
3.水分 年降雨量要求在800mm以上,而且分布要均匀,大气相对湿度要求80%以上。
4.风 茎秆高而细,叶片大,麻骨脆弱,容易遭受风害。擦伤部分纤维呈红褐色斑疵(称为风斑),容易拉断,并降低纤维品质;严重的茎秆倒伏摧折。但1~3级微风有利。
5.土壤 苎麻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获得高产还必须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通气良好,保水保肥的土壤。
6.营养 养料消耗量大。大量元素中,以钙含量最高,氮、钾次之,磷最少。
2.4 产量构成因素
苎麻原麻的产量主要由有效茎数,单株鲜茎重或鲜皮重,以及鲜茎或鲜皮出麻率三个方面的因素所构成。
2.4.1高产苎麻的产量结构
一季的原麻产量达到667m250kg以上(全年达150kg以上),有效茎数应为15000~20000株,株高160~200cm,茎粗0.8~1.0cm,皮厚0.6~0.8mm,鲜皮出麻率12%~15%。
第三节 新麻园的建立及管理
3.1 苎麻对土壤的要求及新麻园的选择
最好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新麻。土质最好的是砂壤和粘壤,地下水位在lm以内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种植。
3.2 新麻园的整地与施肥
一般要求新开荒地深耕35cm以上,熟地25~30cm以上。
栽麻前增施人畜粪尿、土杂肥、饼肥、塘泥可以促进新麻出壮苗,并兼有改土的作用。
3.3 苎麻的繁殖方法
3.3.1 有性繁殖
繁殖系数高,运输方便,成本低,不附带病虫害。一般667m2留种田可收种子10~15k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