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汉语札记》中的标记理论
清代來華傳教士馬若瑟《漢語劄記》中的標記理論*
劉亞輝
(浙江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杭州 310018)
摘要:通過對清代來華傳教士馬若瑟《漢語劄記》一書中有關“標記”的研究,發現馬
若瑟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標記”理論。其“標記”概念涵蓋了詞語内部層面、短語層面、
句子層面、跨句層面;不僅有詞類標記,還有語氣標記、時態標記、關聯標記等;涉及語義、
語法、語用三個平面。這具有相當的超前性和現代性。
關鍵字:馬若瑟;《漢語劄記》;標記理論;形式標記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0.引言
0.1 關於《漢語劄記》
《漢語劄記》(Notitia Linguae Sinicae)(本文簡稱《劄記》)是由清代
法國來華傳教士馬若瑟(Joseph-Henry-Marie de Prémare,1666—1736)於 1728
年完稿的一部漢語語法著作,該書在漢語語法學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被稱為
“近代以來漢語語法研究的奠基之作”(張西平2009),是目前所見第一部兼有
白話和文言研究的漢語語法書。《劄記》手稿由拉丁文寫成,1831 年出版,1847
年由裨雅各(J.G.Bridgeman)譯為英語。
0.2 《漢語劄記》中的標記理論
《劄記》中經常提到一個詞“nota ”,在英文版中譯為“mark ”或
“sign”,意為“標記”或“標誌”。通過對《劄記》的窮盡式考察,我們發現
馬若瑟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標記”觀。《劄記》中所提到的“標記”涵蓋了詞
語內部層面、短語層面、句子層面、跨句層面;包括了詞法標記、句法標記;不
僅有詞類標記,還有語氣標記、時態標記、關聯標記;涉及語義、語法、語用三
*本文為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於傳教士文獻的漢字西方傳播研究”(A14YY0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亞輝,女,1976 年生,河南洛陽人,浙江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學及應用
語言學研究。
1
個平面的標記。
0.3 前賢時修的研究
國內外對馬若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歷史學和文化學方面,對馬若瑟《漢語
劄記》進行過語法研究的主要有張西平 (2009、2003)和李真 (2005、2008)。
目前尚未見到對《劄記》中的標記理論進行研究的成果。
本文主要對馬若瑟《漢語劄記》中所提到的標記進行一一剖析,探究其淵
源及現代性,瞭解其在漢語語法學史上的意義。
1.詞類標記
1.1 副詞標記
《劄記》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編主要闡述漢語口語語法,第二編主要闡
述漢語文言語法。第二編第二章專門介紹漢語虛詞,其中談到“然、而、焉、如”
四個“副詞標記”。
1.1.1 “然”
第 10 節談到“然”,認為“‘然’常作副詞標記,如‘喟然曰’,‘循循
①
然’。” 該句在馬若瑟的拉丁文本中是“saepe nota est adverbiorum.”
(Prémare1831:173)英文譯為:“It is often the sign of an adverb.”
②
(Bridgeman1847:205)拉丁語“nota”的英文意思就是“mark”或“sign”,
即“標記、標誌”之意。
1.1.2 “焉”
在同一節中的“焉”字第 7 條,馬若瑟認為“它是副詞標記,如‘忽焉’,
‘欣欣焉’,‘少焉’。很顯然,‘焉’在這種情況下跟‘然’一樣。”此句在
拉丁文本中為“Notat adverbia, ‘忽焉’, ‘欣欣焉’, ‘少焉’.Tunc 焉
idem plane est ac 然 quae sequitur.”(Prémare1831:173)英文譯為:“It
forms adverbs;e.g.忽焉、欣欣焉、少焉. In this case is evidently the same
as 然.”(Bridgeman1847:205)
1.1.3 “爾”
① 文中出現的中文《漢語劄記》引文均由本文作者自譯。
② 文中凡標注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柑橘基地质量管理体系.pdf
- CAD2007入门教程_图文版.ppt VIP
- TSG Z7005—20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 核准规则_可搜索.pdf VIP
- DB4419_T 24-2024 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指南.docx VIP
- 安全可靠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pdf VIP
- SH3124-2001T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工艺流程设计图例.pdf VIP
- 电缆敷设图集 12D101-5.pdf VIP
-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课件.pptx VIP
- 2024新信息科技四年级《第二单元 用编码描绘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淮北矿业2015年矿瓦斯综合治理“六项指标”考核办法淮北矿业2015年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六项指标”考核办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