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彼乐土,爰得我所.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适彼乐土,爰得我所.doc

适彼乐土,爰得我所   摘 要: 加拿大籍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交错的彼岸》以侦探小说的结构讲述了东西方的人向彼岸大陆寻找理想人生的故事,其适彼乐土的行为更具形而上寻觅灵魂栖息家园的意味,形成了一种中西交错的和谐美和洞察人类精神的深邃感。   关键词: 张翎 小说《交错的彼岸》 彼岸 寻找主题      彼岸有崇山峻岭,彼岸有芳草萋萋,彼岸有柏拉图的理想,彼岸有富饶与荣光,彼岸是诗意栖居的乐土。太平洋那边的人萦绕着深深的中国情结,想踏上这黄色的土地;这边的人则向往那边大陆寥廓的天地,执着的追寻,宿命般的求而不得,螺旋式的回归与再出发……构成了张翎小说《交错的彼岸》的寻找主题。   一、寻找之显与隐   在《交错的彼岸》中有两种寻找模式,可归纳为浅层的显性的寻找和深层的隐性的寻找。浅层的显性的寻找,是记者马姬和警官麦考利对失踪的温妮?黄的寻找,他们的寻找行为为整部长篇小说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链条线索,借助这个链条,小说像穿珠串似地讲述了跨越几代穿越重洋的故事:江南布业巨贾金三元家族的故事,美国加州酿酒业大亨汉福雷家族的故事;金家后人飞云与龙泉在革命年代阴错阳差的爱情故事,安德鲁牧师与庄园夫人隐忍的爱情故事;黄萱宁、黄蕙宁姐妹在海外立足谋生的故事,彼得远渡重洋来中国与中国姑娘沈小娟的故事,等等,全都借助记者马姬和警官麦考利为寻找温妮而钩沉出来。   隐性的寻找则是小说中的人物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寻找,生命中萌发的冲动让他们无法在旧有的环境中畅快的生活下去,他们将对未来的企盼寄托于彼岸,很难说他们是在寻找什么,一种让生命为之获得安宁的意义。于是,才有了主人公黄蕙宁飞越重洋到多伦多的寻找,彼得飞越重洋到红色中国的寻找。   在《交错的彼岸》中,黄蕙宁这一人物最鲜明地体现了寻找这一主题。寻找是黄蕙宁天性,她与生俱来就带有寻找者的某些气质,如不满足、倔强、高傲与拒绝等,她瘦弱的身躯内有顽强的生命力。从婴孩时代起就先天不足却倔强地存活下来,吃奶的时候要嘴里叼一个手里握一个;少女时代当她知道了母亲和龙泉的恋情,认为自己和海狸子可能是上一代人有意安排的要后代来延续他们未尽的情缘时,她心中涌起愤怒,因为她不愿做上一辈的道具,不愿意成为他们情感补偿的工具,她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来,于是拒绝了海狸子的青涩感情,将这段情感像保存千年古物一样封存起来,她认为只有在与尘世的隔绝中才能保持初始的美丽。青春时代,她像花儿一样绽放,外文教授谢克顿成了赏花人,但是蕙宁对这份不现实的跨国师生恋依然选择拒绝。在多伦多留学时,穷困潦倒,却倔强地拒绝姐姐的接济,不肯轻易求人,但是就是这种傲气让大金爱上了她,在被大金误会要取消婚约时,她虽然震惊如五雷轰顶,但是也不解释,她认为她的人生还没有靠站,前方还有风景在等着她。直到她遇上了陈约翰,萌发出真正的爱情,她才有了栖息的理由。最后她回到故乡飞云江,祖辈的栖息地,去寻求灵魂的启迪。这是她期待已久的行程。她浅浅的半生经历了太多的变动,但是仍能在悲欢离合的绝望中萌生出丰厚的希望来。小说就是在这种悖论式的失落与寻找中,完成对人生的意义建构。   二、寻找之断与续   张翎在小说中用心地编织了几个寻找的连环套,每个故事都可以断开单独成一篇中短篇小说,又可以凭借寻找的线索连缀成一部长篇小说。《交错的彼岸》中,就是凭借一个侦探小说的框架,在马姬和麦考利警官类似于调查案子一样的层层抽丝剥茧中,让不同的人物发出各自的声音,颇具现代意味。每一个讲述着向读者发表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所体会到的情感,自己不知道的不能体会的则不说。例如对于黄蕙宁,她的出身由母亲飞云讲述,洋溢着浓浓的母爱;她的少女时代由姐姐萱宁讲述,含着相形之下淡淡的自卑;大学的青春时代由她的老师谢克顿讲述,满怀着激赏;她失踪之前在医院工作的情形则由陈约翰医生来讲,充盈着怜惜与爱意。这种断续结合的叙述方式让寻找的过程摇曳生姿又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在主人公蕙宁的领悟中,这种寻找的冲动不是一己的冲动,而是世代延续的天性。“外公的父母辈在飞云江畔生下外公。外公长大了,心野了起来,就沿着飞云江往北走,在一条比飞云江略大一些的叫瓯江的河边停了下来。于是就有了母亲……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心也野了,想去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就沿着一条叫东海的江河走出了大海,跨越了一个硕大无比的汪洋,在一条叫安大略的大湖旁边驻留。将来我和萱宁的孩子,会在安大略湖畔居住繁衍,还是会继续前行,寻找一条更大更宽更适宜居住的河流呢?”[1]世代延续的寻找情结,让寻找这个主题超出了个人行为偶然性而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驾驭长篇需要匠心独运的结构来串联一个个的人物和故事,有人说张翎的小说重复情节,短篇中的相似情节在长篇中出现,似乎是个引人争议的缺陷。当作家具备了足够的材料和能力,不用再东拼西凑的时候,她就成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