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三十年代新诗.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三十年代新诗

30年代新诗 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 艺术: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2、中国诗歌会 二、其他现实主义诗人 2、泥土诗人——臧克家 三、现代主义诗人 一、戴望舒 1905年生,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诗集《我底记忆》出版。1932年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3年出版了诗集《望舒草》。1935年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1941年于香港被日军逮捕,写下《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2、暗夜里的寻梦者—徘徊在戴望舒诗歌中的主体形象 3、戴望舒成熟期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在诗歌对象的审美选择上,戴望舒成熟期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努力在微细的琐屑事物中发现诗。 2、戴望舒成熟期的诗歌传达是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诗人的主观心境,把情绪客观化。 3、戴望舒成熟期的诗歌,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进展的现代口语,服从于诗歌情绪展开需要的内在节奏,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4、奇幻美的语言又是戴望舒成熟期诗歌的特征。 4、《雨巷》赏析 ( 3 )化用古典诗词意境, 具有古典美。 丁香意象、蒹葭之致 二、卞之琳 2、卞之琳诗歌的主要特点 (2)在诗的技巧与形式探求上,融汇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诗意隐藏较深;对格律体作过多种尝试。 (3)表现出来的风格凝炼、克制、冷峻、富于跳跃性,具有丰富的解读的空间 3、《断章》赏析 * * * * 第一节 概述 一、左翼诗人 1、殷夫,原名徐 柏庭,另有笔名白莽 他的诗歌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满带年轻人的热情,个人感情的抒唱与革命斗争的赞颂结合,诗风雄浑、刚健、清新。 殷夫 (1909-1931) 别了,哥哥 (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 。 。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 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杨骚等。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继续和发展了20年代后期的普罗诗派的斗争精神,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文艺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以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为宗旨,史称“新诗歌派”。 特点: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英雄主义色彩和刚健壮阔的力量美。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提倡大众化,试图使诗歌成为“群体听觉艺术”。 缺点:宣传压倒艺术,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性。过分强调语言通俗和描述生活,造成不少诗作的苍白浅露。 1、时代的鼓手——田间 (原名童天鉴) 善于运用短句排列的诗行形式,造就急促、跳跃的节奏感,与饱满的激情相结合,传达出了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期待战斗的时代精神,形成粗犷、刚健的风格。 田间 (1916-1985)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作者: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1938 用冷峻中带有热情的笔,写出农村的生活,写出农民深远的苦痛和坚忍、仇恨和不平。其诗努力追求生活坚实与艺术完整的统一,善于摄取人生图景,抒情形象生动、丰富、含蓄,苦心于词句与用词的锤炼,诗风深沉朴实、凝练含蓄。 臧克家 (1905-2004)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