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模式的不同叫法 1. 东亚模式 (East Asian Model) 2. 亚洲模式 (Asian Model) 3. 国家资本主义 (State Capitalism) 4. 发展型国家 (Developmental State) 5. 国家/政府引导型经济 (State-led Economies) 6. 经济国家民族主义 (Economic Nationalism) 亚洲模式的 基本特点(政治上) 在初期为一党执政或一党独大、非民主或独裁的政治制度 强式政府 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税收、行政、银行、企业 但是,亚洲模式区别于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完全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 出口导向;市场经济与市场的政府引导并行 亚洲模式的基本特点(经济上) 经济发展为中心 强调占领市场份额过于利润 出口导向:侧重于出口到发达国家; 进口抑制:保持贸易顺差;美国国债 货币贬值;银行和外汇管制 Exports Imports (% of GDP) 亚洲模式的政策 亚洲模式的特点(文化上) 儒教文化影响 高储蓄率 重视教育投入 劳动力素质高和劳工合作 强调集体主义、 社会和谐和次序 Singapore-Johor Bahru – Riau Triangle Pearl River Delta 亚洲模式的基本特点(区域经济上) - 初期劳动力密集,逐渐通过区域性合作来更新换代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概况 国家和地区 战后经济起飞的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日本 中期 —— 70年代 亚洲“四小龙”(ANIEs) 60年代 —— 80年代 东盟(ASEAN) 80年代——90年代 中国 80年代——现在 东亚这种经济增长的相继性,在时间序列上,表现为从“增长点”的形成到“增长区”的扩展的 增长结构。人们曾经把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形容为“接力赛式的经济增长”和“无休止的繁荣”。 西方(经济)现代化理论 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 必须模仿西方社会以获得经济 现代化. 贫困的主要原因是 坏的文化传统和制度 经济发展 = 西方化. 产生背景: 殖民主义的结束 新独立的国家: 二战以后的方向? 现代化:成为 “类似于西方” 途径? 改变旧的传统;采纳西方的信念和制度(民主和自由市场) Rostow’s Five Stage (evolutionary ladder) of development 1 Traditional society: poverty,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raditional values 2 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 the West assists development through aid and industrial investment 3 Take-off: high economic growth and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begins 4 The drive to maturi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lead to increasing prosperity for all 5 The age of high Mass consumption 社会发展的阶段(马克思 vs. 罗斯托) 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Frank, 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1967)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Cardoso Faletto,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1979) 世界体系理论:世界分为中心、边缘和半边缘 East Asia versus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 Sources: Angus 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Historical Statistics, OECD Development Centre, 2003;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0 (for updating). Per c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