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以前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的演变及其特点.docVIP

嘉道以前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的演变及其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道以前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的演变及其特点

嘉道以前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的演变及其特点   摘要:嘉道以前的船山记忆经历了一个私人记忆向官方记忆演变的过程,船山形象也随之变化。康熙年间王船山去世后,其子王??通过刊刻船山著作、撰写船山行述,形成了对船山的私人记忆,刻画了王船山忠义节气、湛深学术的老儒形象。之后,湖广学政潘宗洛撰写了第一篇船山传记,将王船山形象提升为“前明之遗臣,我朝之贞士”,使船山记忆由私人记忆开始向官方记忆转化。乾隆年间,随着清廷对晚明遗民褒诛并用政策的实施和各类文化工程的举办,船山记忆被再度筛选。王船山最终于嘉庆年间以经学家的身份进入了官方正史,并由此刺激了民间对船山记忆的全面复活,为近代船山热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嘉道以前;王船山; 记忆;形象; 历史书写众所周知,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思想家为首的明清之际诸儒在近代经历了一个记忆唤醒、重放光彩的过程;晚清以来,他们的气节文章由晦而显、广为人知,其中尤以王夫之身后命运的升降沉浮最为典型①。因此,论及船山记忆,人们大多着眼于近代,很少关注嘉道以前,以至于几乎忽视了王夫之已经在嘉道年间进入了《国史儒林传》、成为官方历史记忆的组成部分这一事实。有鉴于此,本文全面梳理嘉道以前船山记忆与形象的演变,探讨有关船山记忆是如何由私人记忆转变成官方记忆、进入官方历史公共书写的,在此期间船山形象是如何不断被改塑到符合官史标准的?其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嘉道以前船山记忆与形象的演变本身,也有助于重新检讨清廷文化政策与近代船山热兴起之间的关系。不妥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一、忠义节气、湛深学术的老儒: 私人记忆中的船山形象 在抗清斗争失败后,王船山以前明遗老身份隐居避世,埋首深山,不为外界所知。1692年王船山去世后,其子王??在绍述先人学说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传播船山学行。其时正处康熙后期,“值光天之宽大,不替逸民;蒙太史之采风,时诹故老”②。清朝建立半个多世纪以后,社会趋向稳定,民族矛盾缓和,“逸民”可以重见天日,不再是禁忌;而地方官关注本邦文献耆旧,采访于人。这就为船山记忆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契机 (一)刊刻船山著作,呈请地方官作序 王船山去世后,王??陆续地整理刊行船山遗书廿余种,即所谓湘西草堂本③。这不仅为船山学行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引起了地方官对船山学行的关注 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02― 1706),宜兴潘宗洛任湖广学政,延俊才入幕,襄校试卷,王??与闻其事。通过王??,潘宗洛得知船山其人其学,并借阅王夫之的“《思问录》、《正蒙注》、《庄子解》、《楚辞通释》”等书④。潘宗洛还为王船山作传付史馆 康熙四十六年(1707),镇江张仕可任湖广分巡道时,衡阳乡绅呈请将王船山入祀乡贤祠,“佥云等身书皆所未有”。于是张仕可“访嗣子”,王??“录遗稿以呈,对曰:先人志文其在兹。”所呈之稿为船山《楚辞通释》一书。张仕可援笔作序,赞王船山与屈原是“旷世同情,深山嗣响” 。⑤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平原董思凝任湖广提学使,行部于衡阳,搜访船山遗书。其时王??与乡后学宁绍绪、罗仲宣等刊刻船山《庄子解》,“遂以此刻见投,且属为引其端” ⑥。在序言中,董思凝称王船山“学老文巨,著述等身,于经史多所诠释论说,然颇散失”,表示自己“耳先生名旧矣”,称赞王夫之“既有得于南华之妙,又欲使读之者识达人之变化,则其所诠注,亦所谓知其解而旦暮遇之者欤!”⑦ 康熙五十年(1711)间,山西李周望任湖广学政,视学衡阳。王??为李周望“首拔之士”,出示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求序于李。是以有李周望的《张子正蒙注序》,揭示王船山与张载的“异世同源”、“旷代同感”。他指出,王船山“少负隽才,志行卓荦,于学无所不窥,??户著书垂四十年”,以为如果没有王船山的阐发,则张载学说之微旨不得而显; 如果没有对张载学说的阐发,则船山之学亦不得而彰;王船山之于张载,正如颜渊之于孔子,是“附骥而名益彰” ⑧。李周望认为,船山逃名隐世,其书虽存,未布于世,故学者不知“其书为横渠之功臣,其人为游、杨、真、魏之流亚也” ⑨。他评价王船山“不汲汲于干禄取荣”,“不降不辱”,“可谓勇于为善,能自得师矣”;认为《张子正蒙注》可以充当“觉世求仁之阶” ⑩ 康熙末年,泰州缪沅督学湖广,视学衡阳。时值王??以明经就试,缪沅因此得见《船山先生集》,并应邀为《王船山先生集》作序。缪序称船山生当明季,担忧王阳明心学末流流弊,“以为姚江之说不息,濂、洛、关、闽之道不著;濂、洛、关、闽之道不著,生民之祸将未有已”,“于是取横渠张子《正蒙》,章疏而句释之,于凡天地之本,阴阳之胜,幽明之端,物之所始,性之所受,学之所终,莫不烂然大明,而姚江之徒之蕞然者,亦恶能傲吾以独知而率兽以食人乎?”将船山学说提升到守正道、摒异端的高度。缪沅还将船山与南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