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辽南城市体系初步建构.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辽南城市体系初步建构

清代辽南城市体系初步建构   摘 要: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地域空间组合形态以及城市间的联系与城镇网络此四者与城市体系的完善紧密相连 。本文综合了施坚雅的“中心地理论”、顾朝林的城镇体系等学者对于城市体系之研究理论,并将其放置于辽南地域研究。通过解释概念内涵,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来解读城市群的形成,再而将交通对城市之联结作用与前述结合,最终完成对辽南城市体系的构建的论述。这一过程被圈定在明清两朝,为在近代开埠的大连港腹地构建了骨架基础 关键词:辽南;建置;交通;城市体系 1 概念及内涵 辽南一带,自古及今均在东北地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属于重镇把守之地。辽南特指辽宁省南部沿海一带尤其辽南半岛区域,而此地理范围大致与辽东(辽河以东)区域重合程度很高,因而辽东在很大程度上足以反映辽南的形势。所谓辽南,字面意义上看来为辽宁南部地区,其狭义专指大连地区,而在广义上指营口市、鞍山市、丹东市等包括在内的大半个辽东半岛。此文所述范围以狭义上今大连市所在地为中心,囊括广义的辽南半岛大部。其中以今大连、营口、鞍山、丹东所辖区为着重论述区域 对于城镇与城市之选择运用,学界通常把驻有县及其以上行政机构的城镇称为城市,而把县城以下的称为城镇。而清代辽南地区行政建置较为特殊,为八旗驻防点和府州县相结合的体系。[1]本文拟用城市与城镇互通概念。现代城市地理学有关于城镇体系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城市,且具有一定数量的等级――规模关系,其城市职能比较多样,尤其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我们认为这就是地域城镇体系产生的标志。在本文城市与城镇概念互通的前提下,可见清代辽南城市体系的要素为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地域空间组合形态和城市间联系与城镇网络 大连港在近代一跃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港与其广大深厚的腹地条件分不开。其腹地经济基础则得益于明清两朝在辽南地区的开发建设,并使之形成了完善的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的建构包括处于经济结构顶层的大城市及其下数十个村庄的层级体系。而这些不同层级之间会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搭建、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在这些基础之上得以实现的人口流动、区域文化交融等因素实现的。笔者愿意称其为“骨架构建”――通过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城市群形成的论述来论述辽南腹地城镇的形成,及其最终完善城市体系的过程 2 清代辽南政治建置的初步完善 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兴起,一举攻下沈阳城,数年间将辽阳、凤凰、海州、盖州、金州等大小70余城囊括在后金的版图内。并且在辽南一带施行“计丁授田”将满汉人束缚在耕地上进行劳动生产。这一举措,实质上是为保持女真人在政治经济上地位优势而做出的决策。却加深了民族矛盾,辽东百姓大量逃亡,军事建制废弛,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辽东之屠”。史料载明季清初辽东一带“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2],明季清初的战乱、招抚政策对明时业已建置完善的行政区划造成了严重破坏 清初辽南行政建置较为特殊,为驻防城与府州县治双重管理体制。顺治元年,清朝举辽东之众迁都燕京,临行前一个月,即顺治元年八月,顺治帝命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统兵镇守盛京等处。左翼以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统之,右翼以正红旗梅勒章京硕詹统之。并在雄耀、锦州、宁远、凤凰城、兴京、义州、新城、牛庄、崛岩,各设一城守官;东京、盖州、耀州、海州、鞍山、广城,各设满洲章京一员,汉军章京一员,率兵驻防。而据记载,布署驻防的16城中,实际只有5城驻防,即盛京、兴京、牛庄、盖州、凤凰城,共驻兵1076名[3]。因驻防地多以城市为中心,驻防官兵又称“守城”。康熙年间,辽东半岛上有熊岳、盖平、金州、复州四处驻防城以及旅顺水师营。此时,驻防体系重现完善,“以城为纲,而路及边门属之”。可见驻防城在清初辽南城市建设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直至顺治十年(1653年),颁行辽东移民招垦令后,清廷始置州县,在辽东半岛设辽阳府,领辽阳、海城二县。汉人大量迁入,辽南一带人口逐渐增长,旗民杂居。以复州、金州之兴起扩大为例,其城市在区域层级之中的地位上升与建置密切相关。据史料载,“雍正五年设理事通判,驻复州旧卫城,兼辖金州城巡检,凡二城界内应征银米并隶通判征收,田赋之额始著于册”1雍正十年十月,奉天府府尹杨超上奏称:“复州、金州地方紧要,人户繁多,宜改设州县,以资弹压。”2于是在乾隆十二年在此二处设立知州。城市的扩大与发展同移民数量、行政建置之关系可以此见得。随着民人日众,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至雍正末年下辖一府六州九县,即锦州府,辽阳州、宁远州、复州、金州、义州、永吉州,以及辽阳(附郭)、海城、承德、开原、铁岭、盖平、广宁、宁海、长宁九县。[4]而无论是驻防体系还是州县体系,大部分均沿革明代旧城,且在城市建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