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民对教育培训态度与行动差异的实证研究论文.docVIP

试析农民对教育培训态度与行动差异的实证研究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农民对教育培训态度与行动差异的实证研究论文.doc

  试析农民对教育培训态度与行动差异的实证研究论文 .freel. Mead)将文化区分为“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文化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向和方式传递,即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文化按照同龄人互动的方向和方式传递,即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传授、相互学习的文化,其典型特征是“现在是未来的指导”;“后喻文化”,是指文化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和方式传递,即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学习的文化。传统社会是一个经验社会,年幼者现在所走的路都是年长者已经走过的路,因此,其文化类型往往是“后喻文化”,学习是单向度的,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而当前社会的文化类型可以说是“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文化并存,特别是由于“前喻文化”和“同喻文化”的存在,使年长者需要向年轻者学习、同辈群体之间需要互相学习,这就使得人们需要接受终生教育。 那么被调查对象对终生教育观念持怎样的态度呢?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同意活到老学到老这个观点吗?”94.9%的调查对象表示同意。可见,大部分农民是赞同终身学习的理念的,这也是符合当下时代对人们的要求的。通过进一步的交互分析,笔者发现:“上楼农民”与“居村农民”在这一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X2=0.261,df=1,Sig=0.609)。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两个农民群体之间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和付诸实践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最早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赫钦斯(R. H. Hutchins)。“学习型社会”并不仅仅局限于人们钟情的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理论内涵,而是格外强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学习型社会的深层内涵也就在于它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选择,是人类社会渴望在一种人性化的社会环境中经过教育而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价值追求。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学习型社会”所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享有学习的权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在实践终身学习,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的学习社会。那么被调查对象对学习型社会理念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赞同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个主张吗?”94.2%的调查对象表示赞同。可见,大部分农民是赞同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个主张的。通过进一步的交互分析,笔者发现:“上楼农民”与“居村农民”在这一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X2=1.556,df=1,Sig=0.212)。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上楼农民”和“居村农民”之间的观点也是高度一致的。 教育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往往是指学校教育,而非正规教育往往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对于农民群体来说,其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往往非常有限,因此需要通过非正规教育来提升人力资本,最常见的非正规教育形式是参加教育培训。那么被调查对象对参加教育培训持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呢?为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笔者在问卷中设置了“您认为参加教育培训会有帮助吗?”,从分析结果来看,79.5%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帮助,17.2%的调查对象表示说不清楚,只有3.3%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帮助。可见,大部分农民对教育培训的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通过进一步的交互分析,笔者发现:“上楼农民”与“居村农民”在这一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X2=2.455,df=2,Sig=0.293)。 二、农民对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 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往往与其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关联。笔者认为,受教育水平越低的农民,其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越强烈。从整体来说,被调查农民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是比较低的,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被调查对象仅占调查总体的21.7%。这说明被调查农民群体的文化资本是比较欠缺的,而现代社会中文化资本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上楼农民”受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上的比例为28.0%,而“居村农民”的这一比例仅为17.6%。这说明:“上楼农民”与“居村农民”在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20.782,df=3,Sig=0.000)。从这里的分析应该能够推论出两点:第一,农民群体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比较强烈;第二,“居村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应该高于“上楼农民”。 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还与其对受教育水平的满意程度存在很大关联。笔者认为,对受教育水平越不满意的农民,其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越强烈。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自己现有的受教育水平,42.7%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程度一般,35.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只有21.6%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可见,被调查对象对自己现有受教育水平的满意程度比较低。同时,“上楼农民”对受教育水平满意的比例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