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都澳主动开埠后闽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论文.docVIP

试论三都澳主动开埠后闽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三都澳主动开埠后闽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论文.doc

  试论三都澳主动开埠后闽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论文 ..毕业 ——兼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体系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效用 【内容提要】自开商埠的推广与实践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一种独特的尝试模式。三都澳是近代福建省主动开放的商埠。笔者曾撰文探讨了三都澳主动开埠的历程与主客观条件。开埠后以埠际交易为主的对外贸易及其特征以及商埠对闽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①承此,本文探讨的问题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的制度条件下,以三都澳为实例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对外贸易欠发展的不利因素或制约因素。文章接着认为对外贸易作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唯一增长因素,既促进了闽东北社会经济的有限发展,又是导致该区域经济类型无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化的根本原因。结合前此对三都澳商埠对外贸易特殊运动轨迹的透视,通过对商埠对外贸易滞后性因素的分析,在看到这种作用的相对弱和局限性的同时..毕业,反思自开商埠体系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关 键 词】区域社会经济/现代化/自开商埠/对外贸易/动力 【 正 文】 一 三都澳商埠对外贸易欠发达的制约因素 三都澳作为近代福建唯一主动开放的对外港埠,开埠之始被寄以厚望,以期成为与福州、厦门齐头并进的区域社会经济中心,而随后三都澳对外贸易显得苍芜而难以发达。事实上,商埠本身并没有发展成为对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集商业、贸易和近代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城镇。个中原因固然很多。既有外部社会经济机制的限制因素,也有区域内部的不利因素。 限于篇幅,我们仅从商埠所处的区域内部方面来考察,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闽东北地处闽省穷山僻壤,相对狭隘的经济腹地严重影响了三都澳作为周围地区货物聚散中心地位,这是造成三都澳除茶叶等有限贸易外,其他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为迟缓的原因之一。 经济腹地的大小和腹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口岸贸易的繁盛落败。如海关报告所言,“惜三十年来代表本埠富力之出口贸易,尚依然如故,不能发达。考其原因,盖由于附近天然财源有限,人民困苦异常。”(P538)②闽东北地区作为三都澳港口贸易的依托,不足的正是作为腹地丰富充足的货源和活跃宽泛的市场消费能力。归根到底在于闽东地区农业落后,农产品单一、产量低下,必然导致市场狭小疲软,商业不兴旺,难以形成健全的区域初级市场。 三都岛特殊的位置,也造成贸易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削弱了三都澳港埠作为转口贸易中心的地位。福海关税务司欧森在谈到三都澳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原因时,就说:“这种极不平衡的发展,原因十分简单:三都岛的地点完全不适一般贸易,而它却被选来作为本口的贸易点。因为,虽然三都澳包括了整个三沙湾,海岸线长,面积有2,000多平方海哩,但货物的装卸地点都在三都。”(P454)②事实上,作为附近大陆的集散中心,三都岛在没有近代先进发达的交通条件下,土货出口和进口洋货的内销大受约束,很多贸易机会都因为货主考虑到进出三都的困难而改变了流向。三都岛的不利位置,致使三都澳无法或极少获得除茶叶外的普通贸易,必直接影响本埠对外贸易的扩展。 第二,闽东北崇山峻岭,道路崎岖,水运不甚发达,交通运输不便,是三都澳内外贸易一大障碍。 优胜劣汰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方式之一,时处近代的三都澳贸易作为附庸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分子,自然摆脱不了这种规律的支配。要在市场上处有利位置,纯粹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就要减少交易成本,三都澳商埠及其周围地区的贸易却受交通的困扰。交通运输是市场空间扩张的物质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开辟交通就是开辟市场。开埠前,三都澳贸易屈指可数,有限的货物运输全靠肩挑和各式木板民船,根本谈不上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开埠后,交通与贸易关系密切,但是传统的民船运输是贸易的基础,而且长盛不衰,贸易的发展对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轮船运输提到议事日程,电讯邮政交通的建设也刻不容缓。事实上,近代交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制约了三都澳对外贸易和商埠发展。 第三,三都澳没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金融体系,仅有的新式银行根本尚未实现有机的业务经营,成为其内外贸易的“瓶颈”。 进出口和运输业务,需要对应的金融业务相配套才能顺利开展。反之,口岸金融业是否生成和发达,又是经济贸易活动兴旺与否的标志。纵观三都澳地区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史,金融业的创立和发展显得更为苍白。福建的金融中心在福州和厦门,其金融活动集中于福州省会和闽南地区,(P353—354)③对闽东地区作用和影响极小。 三都澳开埠后很长时间缺乏银行,无疑给有限的商贸带来种种不便。商贸活动中通行现金交易制度,1908年贸易报告说:“这里的所有交易都使用硬币。在我们的金银统一中,今年流入本口的货币只有81,000海关两。但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其余的都是为了节省运费而匿藏在旅客行李中带进,以免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