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化常识.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文化常识

天文 历法 月亮的别称 ①银钩,玉钩:因初月如钩而称。 ②玉弓,弓月:因弦月如弓而称。 ③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而称。 ④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而称。 ⑤桂月,桂轮,桂宫: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而称。 ⑥广寒,清虚: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而称。 ⑦望舒:因传说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而称。 ⑧嫦娥: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而称。 ⑨婵娟: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 特 殊 日 期 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 朏:(fěi) 农历每月初三为朏。 望:农历每月十五为望,(月大十六,月小十五),即满月。袁枚《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既望:望后一天为既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姚奈《凳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五 更 五更是古代夜间用来记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为五更、五鼓,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五更 五鼓 夜间时辰 现代时间 一更 一鼓 黄昏 19时—21时 二更 二鼓 人定 21时—23时 三更 三鼓 夜半 23时—1时 四更 四鼓 鸡鸣 1时—3时 五更 五鼓 平旦 3时—5时 时间古称 ①年 岁:年; 期年:满一年; 是年:这一年; 迩年:近几年; 积年:好几年。 ②月 期月:整月; 累月:好几月。 ③日 翌日:明天、第二天; 翼日:明天; 异日:将来; 夙:早晨; 旦:早晨; 质明:天亮了; 亭午:正午; 暮:傍晚; 瞑:天黑了; 宵:晚上; 夜分:半夜; 子时:半夜; 中夜:半夜; 夜阑:夜深。 模糊时间 昔:过去; 向:从前; 向时:刚才; 适:刚才; 迩来:从那时以来; 素:向来; 尝:曾经; 既:已经; 良久:好久; 几:将近; 垂:将近; 辄:常常; 倏尔:忽然; 猝:突然; 初:刚开始; 寻:不久; 已而:不久; 未几:没多久; 短暂的时间 俄;俄而;俄顷;少顷;顷之;顷刻;斯须;须臾;等—— 一会儿; 旋:立刻、马上; 遽:立刻、马上; 食顷:一顿饭工夫; 瞬间:一眨眼; 逾时:过了一会儿 天 干: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 支: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地理、交通、邮政 中国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 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这中的黄河流域一 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泛指天下的代名词 九州,八荒,五湖,四海, 海内,六合,赤县,神州 古都的古称和别称 ① 六大古都: 北京:蓟、燕都、广阳、幽州、涿郡、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京兆、京师。 南京:建业、建康、金陵、江宁、白下、集庆 杭州:临安、武林、余杭、仁和 开封:大梁、东京、汴梁、汴京 洛阳:司州、洛州、洛京、东都、邺都 西安:长安、咸宁 ② 扬州:广陵、维扬、江都 ③ 苏州:吴、姑苏 ④镇江:润州、京口 古人的车 皇帝乘坐的车:鸾舆、路车(辂车)、金银车、辇车、驷驾车 高级官员坐的车:轩车,即两侧有障蔽的车。一般官员乘坐的车:轺车,即有伞盖、四面敞露的车。 贵族妇女乘坐的车:辎车,即装有帷幕的车。 一般的车只驾一马,四马的车是统治阶级乘坐的,即所谓“驷马安车”,故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 书信别称、代称 鸿雁 (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故代称书信): 鲤鱼 (典故出自汉乐府诗《引马长城窟行》); 书简(以盛书信的邮筒代称书信); 入行书(古时信件每页入行,以此作书札的代称) 风俗、礼仪、称谓、名号 古代交友称谓 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志曰友。”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关系。 布衣之交 普通老百姓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刎颈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亦谓“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