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版5th Group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ICM) Ver. 3.0.ppt

终极版5th Group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ICM) Ver. 3.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终极版5thGroupIdealizedCognitiveModel(ICM)Ver.3.0重点讲义

A B (2)Johansson (1950)双灯实验。若相隔适当的两灯A、B,以适当的节奏闪烁,对于观察者来说会以为是一个灯在A和B之间来回移动,或灯光从一灯向另一灯扫描。如果两灯的颜色不同,我们会以为颜色在两灯距离的中间改变(Jackendoff, 1985:44; Fauconnier Turner, 2002:79)。 Lakoff(1987:22)将其表述为: THE MAXIM OF HELPFULNESS:People intend to help one another. 这就解释了上述反常现象,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在日常交际中总是要说些“有益无害的谎”的原因,难怪医生、外交官会不时地要讲一些“假话”。 英语中的下述一些说法则可被视为是对“lie”的ICM的偏离用法: social lie、white lie、 exaggeration 、joke、kidding、oversimplification、tall、tale、fiction、fib、mistake等。 The Application of ICM 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应用 汉英隐喻习语对比 词汇理据产生的认知机制 By 周燚 汉英隐喻习语对比 ——以汉语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点 (王文斌、姚俊,2004) 汉英隐喻习语的同与异 汉英隐喻习语的认知机制 同质性(homogeneity) 拔出鞘的 汉英隐喻习语的同与异 短剑、匕首 推心置腹 to bare one’s heart 撕心裂肺 to tear one’s heart 心惊肉跳 to make flesh creep 水深火热 in deep water 剑拔弩张 at daggers drawn 张牙舞爪 to show one’s teeth 人山人海 a sea of people 云里雾里 to be in a fog 捕风捉影 to run after shadows 成因 人类的认知模型是在其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铸就的,具有特定和固化的特征。隐喻习语凝结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特有观照方式,显露出理想化了的认知模型。隐喻习语归根结底是语言隐喻,是对客观世界的形象表征。因此,不论产生于何种文化背景下的隐喻习语也就自然具有共性和同质性。在习语上,汉英往往借用类似的源域来表征共似的目标域。 示例 “心”——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灵魂”所在——“思想”、“情感” 心 真实情感 推心置腹 to bare one’s heart 异质性(heterogeneity) 水深火热 in deep water (*in deep water and on hot fire) at daggers drawn 剑拔弩张 (*剑拔) 具体体现 汉语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常常借用两个源域(source domain)来映射同一个目标域(target domain)。 例:“水”、“火”两个源域来隐喻“艰难困苦的生活”这一目标域:“水深火热”。 英语中的隐喻习语常常依凭单源域来突显一个目标域 例:“出鞘的短剑”这一源域来隐喻“一触即发的紧张形势”这一目标域。 在此探讨的是大致差异,即:汉语双源域隐喻习语远远多于英语的,但这些差异并非绝对(如:on pins and needles,易如反掌)。 成因 文化思维差异 隐喻习语形式差异 汉语:具象思维,借意象组合使内容形象生动,注重平衡性、和谐性。 四字格、对称、设双象喻同理、重直观与主观体验 英语:抽象、逻辑思维,将复杂事物细分为单纯要素,非此即彼。 不拘长短、单象喻一理、重客观思维属性或特征 汉英隐喻习语的认知机制 汉语隐喻习语常常借用双源域来表征同一个目标域。在解读汉语隐喻习语是,首先发生的过程是两个源域之间的概念整合,形成一个层创结构,再由层创结构映射目标域。 示例:铁石心肠 铁 石 Input 1 Input 2 坚硬之物 Emergent Structure 心肠 Source Domain Target Domain 铁 石 Input 1 Input 2 坚硬之物 Emergent Structure 心肠 Source Domain Target Domain Step 1: Conceptual Blending Step 2: Conceptual Metaphor 心肠 冷酷无情 铁、石 坚硬之物 异常坚硬 心肠 冷酷无情 英语隐喻习语一般情况下均借用单源域来获取隐喻目的。因而直接发生概念隐喻。 示例:at daggers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