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疾病名】疟疾肾病【英文名】malarialnephropathy.PDF

【疾病名】疟疾肾病【英文名】malarialnephropathy.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名】疟疾肾病【英文名】malarialnephropathy

【疾病名】疟疾肾病 【英文名】malarial nephropathy 【缩写】 【别名】疟疾性肾病 【ICD 号】N16.0* 【概述】 在我国,疟疾的发病区域相当广泛,间日疟、恶性疟或三日疟均可在不同 地区发生,在北纬 25度以南为高度流行区。由于各地防疟机构建立及群防群治 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高度流行区已基本控制,发病率已显著降低。肾脏病常 继发于疟疾,早在 19世纪中叶,人们就已发现同一时期内疟疾流行区肾脏病发 病率远高于非流行区。近年来临床和组织学研究,在患者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 中证实了疟原虫抗原物质,进一步证实了疟疾是产生肾脏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及时控制疟疾可预防相关肾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 我国疟疾的发病区域相当广泛,疟疾引起的肾脏病其发病情况与原发病相 一致。 1.地理分布 疟原虫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 次为恶性疟,三日疟患者目前已极少见,卵形疟仅见少数病例。根据流行性 质、疟疾类别、媒介按蚊的差异、气候和地形等,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划分为 三大区: (1)疟区 Ⅰ:北纬33°以北为非稳定性疟区,即我国的北部,包括山东、 山西、河北大部分、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和新疆的 部分地区。该区只有间日疟流行。 (2)疟区 Ⅱ:北纬25°~33°间亦为非稳定性疟区,包括贵州、湖南、江 西、湖北、浙江、四川、福建、安徽和江苏的大部分、云南北部、广东、广 西、河南、陕西和西藏的部分地区。该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少 数三日疟病例。 (3)疟区Ⅲ:北纬 25°以南,平原为非稳性疟区,山区为稳定性疟区,包 括云南南部、贵州的南部和西部、广东的大部分、广西、海南、福建东南部和 台湾。该区间日疟与恶性疟并存,三日疟有散在病例,海南省山区和云南边境 地区恶性疟流行仍普遍,特别是存在抗氯喹疟原虫,成为扩散恶性疟疾的病灶 区。 2.疟疾流行的 3 个环节 (1)传染源:只有周围血内含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才是传染 源,无症状带虫者由于不易被发现而得不到治疗,因而成为疟疾的主要传染 源。 (2)传播媒介:人疟必须 以按蚊为传播媒介。全世界传播人类疟疾的按蚊有 60 余种,有20 多种分布在我国,其中影响较大、分布较广者为中华按蚊、嗜 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除通过媒介按蚊传播的正常途径外,全世界因 输血等异常途径传播疟疾的病例逐渐增多,这些多属于三日疟病例。 (3)易感人群: 西非黑人对间日疟有不感受性外,人类对几种人体疟原虫 普遍易感。反复多次感染后人可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力。因此 由于战 争、垦荒或施工,大批易感人群由低疟区迁入高疟区,就容易发生暴发流行。 反之,由于人口移动,相当数量的传染源由高疟区扩散到低疟区,同样亦可引 起暴发流行。 【病因】 人类对几种人体疟原虫普遍易感。疟原虫感染是本病的惟一诱因。人们发 现同一时期内疟疾流行区肾脏病发病率远高于非流行区。近年来临床和组织学 研究,在患者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有疟原虫抗原物质,进一步证实了疟疾是 产生肾脏病的重要病因。 【发病机制】 疟疾产生的肾损害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可逆性肾损害和慢性进行 性肾损害三类。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 0.45% 。其发病与急性血管 内溶血、血容量减少、血液粘滞度增高及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等因素有关。而后二者则与免疫反应有密切的关联 。 1.急性肾功能衰竭 疟疾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远端 肾小管变性和坏死,管腔 内有血红蛋白管型及颗粒管型,肾间质水肿 。恶性疟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为非少尿型,因此临床上易被忽视 。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血管 内溶血 (黑尿热,black water fever),常见于恶性疟疾,先天性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 (G-6-PD)缺乏是重要因素,疟原虫毒素释出及应用抗疟药 (如奎宁与伯 氨喹啉)、解热镇痛药等均为诱因。严重时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可逆性肾损害 在免疫荧光下,可见 IgM (为主)、IgG 及 C 在基膜 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 。电镜下见电子致密沉积物,部分可找到疟原虫抗原。有 人发现恶性疟抗原植入后,继而循环抗体与之结合,并在原位形成免疫复合 物。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